海底山岭两侧的大洋地壳正在缓慢地向大陆方向移动。移动的大洋地壳碰到大陆地壳时会发生挤压,并且俯冲插入大陆地壳底下,这样在海洋会形成深深的_____和一系列的_____,而在大陆上则会形成_____和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的地形是_____,B表示的地形是_____,C表示的地形是_____,G表示的地形是_____。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
(3)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m,乙山位于甲山的___方向,测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2cm,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_m。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_____(填名称)处。
当前题号:2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几千万年后将消失的海洋是(  )
A.地中海B.大西洋
C.红海D.印度洋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各种地形的成因:
黄土高原——_____;
珊瑚礁——_____;
新安江水库——_____;
溶洞——_____;
河口三角洲——_____;
夏威夷群岛——_____;
阿尔卑斯山——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面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面吹风。
(1)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如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如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该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是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2)做实验二时,某同学想: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砂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后来发现: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可见在干旱地区,______________是该地区的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3)这两个实验模拟了以___________(填“外力”或“内力”)为主形成的地貌。
(4)如图是一位同学外出考察时拍摄的照片,你认为图示地貌所属的类型是(_______)

A. 海蚀地貌 B. 冰蚀地貌 C. 风蚀地貌 D. 水蚀地貌
(5)下述地区地貌的形成不能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是____________(多选)。
A. 东非大裂谷 B. 喜马拉雅山脉 C. 马里亚纳海沟  D. 埃及的“狮身人面像”
A.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B.长江下游三角洲
当前题号:5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下列各图反映的自然现象,主要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沙漠中的岩石B. 冰斗谷
C.华山北坡大断崖D. 溶洞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之国”,该国的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附近居住,主要原因是(  )
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
B.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C.温泉众多,为疗养养生
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台湾海峡的变迁”,回答问题。
地质工作者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2亿多年以前为海洋,在距今约4 000万年左右,台湾海峡受挤压第一次抬升为陆地。以后海峡地壳时升时沉,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尤其是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又被淹没成海峡了……
(1)以上资料进一步说明了________学说的正确性,台湾岛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板块之间。
(2)资料中提到的“台湾地区与大陆时分时连”,请解释:“时连”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时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煤是由陆地上森林转化而来的,科学家们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煤层,你能解释这一怪现象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下列说法不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A.全球有六大板块
B.板块内部较稳定
C.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D.大西洋是板块碰撞形成的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
②华山北坡大断崖
③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
④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A.①④B.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