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地球
- 地形和地壳的运动
- 土壤
- 地球上的水体
- 天气与气候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目前地球上被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A.冰川水、地下水 | B.湖泊水和深层地下水 |
C.江河水、冰川水 | D.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
2019年4月2日7时5分在青海玉树州玉树市(北纬33.34度,东经96.16度)发生3.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 B.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 |
C.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 D.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
右图为滨海地区海陆间大气运动示意图,画图并分析:

(1)在图中直线上画出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____
(2)白天陆地比海洋气温____,气压____。

(1)在图中直线上画出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____
(2)白天陆地比海洋气温____,气压____。
下列关于大气与气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
B.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季风因素、地形因素 |
C.对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都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
D.每天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
下列关于气象灾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寒潮往往会带来降温、霜冻、大风、扬尘天气 |
B.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处是狂风暴雨区 |
C.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渗透,因此破坏植被会使洪水增加 |
D.城市热岛现象,使城市常出现大雾天气,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上空水汽充足 |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时,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很多奇妙现象。李红同学发现:阳光照射下家里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于是她就提出了下列问题,请帮助分析回答:

(1)一天中不同时刻,使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2)为了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到,杭州市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______日的楼影来计算。

(1)一天中不同时刻,使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2)为了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到,杭州市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______日的楼影来计算。
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这有利于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和损失。以下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
A.跳楼 |
B.乘电梯下楼 |
C.躲在窗下 |
D.用枕头护头,就近躲在床下、桌下 |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5月21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块的____,容易发生地震。
(2)如图为地球内部3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____(填地层结构名称)。
(3)我国是一个多震的国家,5月12日为我国的防震减灾日,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避险,下列行为正确的是(____)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块的____,容易发生地震。
(2)如图为地球内部3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____(填地层结构名称)。
(3)我国是一个多震的国家,5月12日为我国的防震减灾日,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避险,下列行为正确的是(____)
A.在一楼窗前,可直接跳窗逃走 |
B.如果在教室内,要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之间,头部低于课桌 |
C.服从统一指挥,有序快速离开,防止踩踏事件发生 |
D.逃出后,迅速跑到空旷地带,要远离高大建筑 |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
A.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
B.喜马拉雅山区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化石 |
C.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动植物分布 |
D.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