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星空
- 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 银河系和宇宙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太阳大气层结构由里到外的正确顺序是( )
A.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
B.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 |
C.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
D.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
宇宙起源学说: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是_________。该学说认为,大约______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极高的_______和________,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诞生的。爆炸引起的__________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将延续下去。
伊蒙跟同学相约中考后某一天一起去登山,放松一下。她们查看日历表时看到了如下信息:2019年6月18日,己亥年五月十六,那么这一天他们会看到的月相大概会是( )
A.![]() |
B.![]() |
C.![]() |
D.![]() |
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峰(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景(注:月球公转周期为27. 3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
(1)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______)
A. 初二 B. 初五
C. 初八 D. 十一
(2)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______)
A. 初二 B. 初五
C. 初八 D. 十一
(1)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______)
A. 初二 B. 初五
C. 初八 D. 十一
(2)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______)
A. 初二 B. 初五
C. 初八 D. 十一
科幻片《流浪地球》震撼了广大观众,影片中描述了太阳因某种原因即将毁灭,地球想借助木星的引力逃离太阳系。在地球向木星靠近的过程中,需要穿越的行星轨道是
A.金星 | B.水星 | C.火星 | D.土星 |
读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的北半球节气中的春分日是______点(选填“A”“B”“C”或“D”)。
(2)2019年6月27日(农历五月二十五),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哪两点之间?______(填字母),当晚的月亮的位置最接近图中______(选填“甲”“乙”“丙”或“丁”)。
(3)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______点(选填“A”、“B”、“C”或“D”)时,杭州的太阳高度最大。

(1)图中表示的北半球节气中的春分日是______点(选填“A”“B”“C”或“D”)。
(2)2019年6月27日(农历五月二十五),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哪两点之间?______(填字母),当晚的月亮的位置最接近图中______(选填“甲”“乙”“丙”或“丁”)。
(3)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______点(选填“A”、“B”、“C”或“D”)时,杭州的太阳高度最大。
图是米勒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上的闪电 |
B.原始大气的成分是水蒸气、氨、氢气、甲烷等 |
C.米勒实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使水蒸气、氨、氢气、甲烷等气体合成了有机小分子物质核苷酸 |
D.米勒实验的结论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变成有机小分子 |
如图是太空中的地球、月球图像,此时太阳和它们几乎在同一直线上,根据图中星球的亮面,这一天在地球上看到月球的月相最接近于( )


A.新月 | B.上弦月 | C.满月 | D.下弦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