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我国南、北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制约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小题2】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

【小题1】制约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A.降水 | B.温度 | C.地形 | D.光照 |
A.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
B.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
C.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
D.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 |
粮食生产效率是衡量粮食单产投入一产出变量关系的关键指标,粮食生产效率的提升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2006-2017年内蒙古、晋、陕、甘、川、京、冀、渝、皖、赣为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增长区,辽、鲁、苏、沪、浙、阂、粤、琼、新、藏、青、云、贵、桂、宁、津、豫、鄂、湘为粮食生产效率减小区,黑、吉为粮食生产效率稳定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粮食总产的增加主要依靠
①改变土地经营权 ②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③挖掘耕地后备潜力 ④作物品种不断改良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①省域的快速城镇化 ②落后的经济技术 ③农业劳动力短缺 ④脆弱的地理环境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给予农民更多的补贴 | B.统筹农业生产结构 |
C.系统控制生产各环节 | D.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简析A区域的地势特征。
(2)该区域中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出东平湖后,其中一路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到烟台、威海(如图)。分析烟台、威海地表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并指出该工程对烟台、威海的生态意义。
(3)与广东省相比,说出2018年山东省茶叶生产的特征,并分析说明该生产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山东日照绿茶种植的劣势。
(4)指出日照和烟台日照时数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5)引黄河水灌溉是山东地面灌溉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分析济南附近区域农业生产中“引黄於田”的利弊。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城图

材料二 下图为2018年中国主要产茶省茶园面积图和2018年度中国主要产茶省干毛茶产值图。茶树生长喜酸怕碱,喜阴怕晒,喜暖怕寒,喜湿怕涝。山东日照绿茶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下自上市,因其地理环境特殊,具有“汤色绿、香气高、滋味浓、叶片厚、耐冲泡”的独特品质,素有“江北第一茶”美誉。

材料三 日照时数是指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的时数,下表为2013年日照和烟台日照时数数据表。

(1)简析A区域的地势特征。
(2)该区域中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出东平湖后,其中一路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到烟台、威海(如图)。分析烟台、威海地表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并指出该工程对烟台、威海的生态意义。
(3)与广东省相比,说出2018年山东省茶叶生产的特征,并分析说明该生产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山东日照绿茶种植的劣势。
(4)指出日照和烟台日照时数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5)引黄河水灌溉是山东地面灌溉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分析济南附近区域农业生产中“引黄於田”的利弊。
2018年11月22日,小明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好友刚发的一张照片及留言:从机场到目的地约120公里,坐在大巴车上,沿途风景比较单调,平坦的地里长着大片绿油油的小苗,田梗上一排疏落的树影向后掠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照片拍摄的地点最可能位于
A.松嫩平原 | B.黄土高原 | C.渭河平原 | D.江汉平原 |
A.常绿阔叶林 | B.落叶阔叶林 | C.常绿硬叶林 | D.针叶林 |
A.6:00 自东向西 | B.9:00 自西向东 |
C.10:00 自北向南 | D.16:00 自南向北 |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其值越高,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就越高。一般来说,当区位熵大于1时,则该地区的某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有优势;当区位熵小于1时,则处于劣势。下表为我国某地形区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区位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的地形与气候类型可能是( )
【小题2】与塔里木盆地相比,该地形区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农产品 | 产量(万吨) | 区位熵 |
小麦 | 5 959.3 | 2.41 |
玉米 | 4 202.6 | 1.19 |
稻谷 | 841.1 | 0.18 |
棉花 | 233.5 | 4.22 |
【小题1】该地区的地形与气候类型可能是( )
A.东北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 |
B.华北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 |
C.四川盆地 亚热带季风气候 |
D.长江中下游平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 |
A.秋季少雨,有利于采摘 | B.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 |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 D.质量较好,市场需求多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小题2】不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是( )
【小题3】不属于该地区自然灾害的是( )

【小题1】图示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 B.华北地区 |
C.西北地区 | D.东南丘陵 |
A.玉米 | B.小麦 | C.棉花 | D.甘蔗 |
A.伏旱 | B.夏涝 |
C.春季风沙 | D.冬季寒潮 |
下面是我国的冬小麦、油菜、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


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 | 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 |
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 | 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 |
下表是2001年和2011年我国五省区各种作物的投入比重(%)。据表分析相关信息,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甲、乙、丙三省可能分别是
【小题2】分析表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甲、乙、丙三省可能分别是
A.黑、新、滇 | B.新、黑、琼 | C.琼、豫、黑 | D.冀、琼、黑 |
A.甲省是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其主导因素是市场 | B.江西以谷物生产为主,是因为平原面积广大 |
C.浙江谷物投入比重降低,是因为种植结构调整 | D.乙省蔬菜投入比重降低是由于退耕还湿 |
河北某农业大县,农作物一年两熟,民间流传“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谚语。该地麦熟时节农事繁忙,既要“抢收”,又要“抢种”。
据此完成问题。【小题1】“冬天麦盖三层被”有利于来年春季干旱时
A.减少霜冻 | B.补充水分 |
C.杀死害虫 | D.增加肥力 |
A.光照 | B.热量 | C.水分 | D.土壤 |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反映了冬天的降雪对农作物越冬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谚语最适用的区域是
【小题2】冬雪利于冬季作物越冬,其原因是冬雪:
【小题1】该谚语最适用的区域是
A.东北平原 | B.内蒙古高原 | C.华北平原 | D.鄱阳湖平原 |
A.导致地温低,冻死害虫 | B.对土壤起到保温和增湿作用 |
C.融化后缓解土地盐渍化危害 | D.融化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