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
A.土壤酸化B.土壤沙化
C.土壤盐碱化D.土壤有机质增加
【小题2】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采用滴灌技术B.适量掺沙改造
C.增施速效肥料D.及时深耕土壤
【小题3】该大棚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
C.黄淮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
A.林草地、撂荒地、耕地B.撂荒地、林草地、耕地
C.撂荒地、耕地、林草地D.林草地、耕地、撂荒地
【小题2】据图可判断
A.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B.下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C.该山区植被以森林为主D.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之后,土壤污染问题进入了公众的视线。相对“看得见”的雾霾天、水污染,“看不见”的土壤污染更容易被人们忽视,且危害性更大。下表为我国土壤污染现状数据图。(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重,耕地土壤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土壤污染的及其危害。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近年来,我国某些区域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需从其他区域购买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新增的耕地),这样可实现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占补平衡是一项耕地保护制度。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B.控制城市化增长速度
C.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D.提高建设用地的成本
【小题2】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可
①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    ②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 
③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④促进土地资源区际流动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方式,正确的是
A.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产量
B.在内蒙古高原上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林果业
C.在河西走廊上退耕还牧,进行合理放牧
D.在山西省大力开办小煤窑,提高村民收入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问题。

【小题1】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小题2】据图可以推断,从199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耕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示意我国某地不同海拔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2000—2008年,该地人口与耕地关系一直处于高紧张状态的地带是(    )
A.1300米以下地带B.1300~1600米地带
C.1600~1900米地带D.1900~2500米地带
【小题2】2000—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小题3】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山东丘陵D.柴达木盆地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