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某岛屿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上部是该区相关地理事物沿线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对该岛生产、生活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 )
【小题2】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可能分别代表的是( )

【小题1】对该岛生产、生活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 )
A.A 寒潮、洪涝 | B.B 地震、洪涝 |
C.C 台风、地震 | D.D 干旱、台风 |
A.A 光照、降水 | B.B 降水、光照 |
C.C 降水、气压 | D.D 气压、光照 |
上海和哈尔滨两地的气候资料大致可以反映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气候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上的共同点是( )
【小题2】关于松嫩平原地区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上的共同点是( )
A.气候干旱,降水少 | B.冬夏季温度差异不大 |
C.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 | D.雨热同期 |
A.铁矿资源丰富,钢铁工业发达 |
B.石油资源丰富,重化工业发达 |
C.有色金属矿产丰富,冶金工业发达 |
D.盛产棉花,棉纺织工业发达 |
读我国雨带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通常年份,当雨带位于①、②、③时,分别是
【小题2】2003年长江地区旱情严重,而淮河流域出现洪涝。原因是

【小题1】通常年份,当雨带位于①、②、③时,分别是
A.4、5月,6月,7、8月前后 |
B.5、6月,7月,8、9月前后 |
C.3、4月,5、6月,7、8月前后 |
D.10月,8、9月,7、8月前后 |
A.南方气流中含水量较少而北方气流中含水量较多 |
B.冬季风较弱,雨季回撤慢,在黄淮停留过长 |
C.副热带高压过强,台风活动多集中的黄海一带 |
D.副热带高压偏强,雨带北上提前,并在黄淮停留长 |
读“中国季风与雨带推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
【小题2】当我国雨带推移到c位置时,长江流域易出现( )
【小题3】下列关于图中阴影区和非阴影区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
B.暖温带地区 |
C.非季风区 |
D.半干旱地区 |
A.梅雨 |
B.伏旱 |
C.春旱 |
D.冻害 |
A.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均分布在非阴影区内 |
B.阴影区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重合 |
C.阴影区既不受冬季风影响,也不受夏季风影响 |
D.非阴影区既受冬季风影响,又受夏季风影响 |
读我国“我国锋面雨带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我国锋面雨带图”中表示我国“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图是( )
【小题2】表示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是( )

【小题1】在“我国锋面雨带图”中表示我国“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图是( )
A.A | B.B图 | C.C图 | D.D图 |
A.A图 | B.B图 | C.C图 | D.D图 |
读下面的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四条曲线中,表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______(字母),此线以西为______区,降水______。
(2)图甲中曲线______(字母)是我国1月0℃等温线。
(3)下列数字有可能为图中E点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是(_____)
A.260毫米 B.50毫米 C.600毫米 D.990毫米
(4)图甲中F地区夏季气温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
(5)根据图乙中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该地可能位于(_____)
A.青藏高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

(1)图甲的四条曲线中,表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______(字母),此线以西为______区,降水______。
(2)图甲中曲线______(字母)是我国1月0℃等温线。
(3)下列数字有可能为图中E点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是(_____)
A.260毫米 B.50毫米 C.600毫米 D.990毫米
(4)图甲中F地区夏季气温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
(5)根据图乙中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该地可能位于(_____)
A.青藏高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
东亚海陆热力差异指数(反映了东亚陆地气温比附近海洋气温的高出程度)主要用于衡量东亚夏季风的年际异常变化,对于研究京津冀地区的“夏雨秋下”现象有重要意义。下图为1970~2015年东亚地区海陆热力差异指数在盛夏(7~8月)和初秋(9月)的时间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1970-2015年,东亚地区盛夏与初秋的海陆热力差异指数
A.整体上升趋势 | B.初秋年际变化大于盛夏 |
C.盛夏略高于初秋 | D.盛夏与初秋呈负相关 |
A.1972年 | B.1980年 |
C.1999年 | D.2010年 |
A.影响该地区小麦收割和晾晒 | B.加快高温的消退 |
C.导致西大平洋副高东伸南退 | D.促使夏季风南移 |
读“中国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图,总结出我国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通化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沿_______—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延伸。
(4)D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大致也是我国一重要的___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
(5)全部处于热带季风气候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

(1)分析该图,总结出我国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通化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沿_______—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延伸。
(4)D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大致也是我国一重要的___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
(5)全部处于热带季风气候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