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山脉是
【小题2】甲、乙两地存在的差异是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山脉是
A.秦岭 | B.天山 | C.阴山 | D.巴颜喀拉山 |
A.甲地是中温带,乙地是暖温带 | B.甲地是半干旱地区,乙地是半湿润地区 |
C.甲地是草原,乙地是森林 | D.甲地是落叶阔叶林,乙地是常绿阔叶林 |
闵敏同学的家乡地势低平,降雨主要集中在 7、8 月份,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特别容易出现旱情。由此可以判断她的家乡位于
A.东北平原 | B.华北平原 | C.长江三角洲 | D.珠 江 三 角 洲 |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下图为徐霞客旅行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徐霞客旅行考察区域涵盖了
A.外流区、内流区 | B.农耕区、牧区 |
C.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 D.湿润区、半湿润区 |
A.横断山区 | B.武夷山区 | C.秦岭山脉 | D.长江三峡 |
读我国四大盆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下面①②③④四幅地形剖面图中与上图四大盆地分布位置对应一致的是

【小题2】关于四大盆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在下面①②③④四幅地形剖面图中与上图四大盆地分布位置对应一致的是

A.①②③④四图分别对应acbd四地点 |
B.①②③④四图分别对应bcad四地点 |
C.①②③④四图分别对应dcab四地点 |
D.①②③④四图分别对应dabc四地点 |
A.a属于暖温带,b属于高山气候,c属于亚热带,d属于中温带 |
B.b属于暖温带,a属于中温带,c属于亚热带,d属于高山气候 |
C.都位于季风气候区 |
D.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日平均气温≥5℃的积温”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
【小题2】该地区等积温线
【小题3】下列地理事项中,关于与图示地区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
A.西高东低 | B.南北高,中间低 |
C.北高南低 | D.西北高,东南低 |
A.都由北向南递减 |
B.与纬度位置以及夏季风有关 |
C.沿河谷向下游延伸 |
D.与地形无关 |
A.本地因海拔和地质原因,表面‘冷酷’而内心‘火热’ |
B.本地区农业主要为高寒牧业和绿洲农业 |
C.本地区是高原,所以生物种类较少 |
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柴达木盆地内 |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游记作者,所登临之处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小题2】图中所示④地,1月的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最可能为

【小题1】游记作者,所登临之处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A.地点① | B.地点② |
C.地点③ | D.地点④ |
A.-10℃,350mm | B.0℃,700mm |
C.-3℃,700 mm | D.4℃,800mm |
下图是“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盆地与其所在省简称的排序一致的是
【小题2】关于四大盆地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盆地与其所在省简称的排序一致的是
A.新、川、新、青 | B.新、川、藏、青 |
C.甘、川、藏、青 | D.新、川、新、藏 |
A.盆地②位于季风区 | B.盆地①的位置位于最东面 |
C.盆地①、③都位于暖温带 | D.都位于我国地形的第二级阶梯上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山脉①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小题2】山脉④两侧分别属于
【小题3】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山脉①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A.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 | B.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 |
C.东侧为内蒙古高原,西侧为东北平原 | D.东侧为黄土高原,西侧为华北平原 |
A.东侧属长江水系,西侧属闽江水系 | B.东侧属海河水系,西侧属黄河水系 |
C.东侧属珠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 D.东侧属闽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
A.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 B.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 |
C.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 | D.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 |
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广州、呼伦贝尔两地中任选其一,描述其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材料:央视2016猴年春晚在“一带一路”的构想和“东西南北中、全民大联欢”的创作基调下,以北京为主会场,同时设置了西安、泉州、广州、呼伦贝尔四大分会场。

(1)在广州、呼伦贝尔两地中任选其一,描述其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历史名城西安依山(泰岭)傍水(渭河),地理位置优越。
(2)说出秦岭和渭河平原形成与发展的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