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影响咸潮强度的主要因素。
(2)咸潮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但人类活动加剧了咸潮发生的可能性,分析珠三角地区咸潮多发的原因。
(3)指出咸潮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2019年秋冬季,我国天气的特征之一就是干旱(左图,12月3日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干旱中心转移到广东福建等地,广东广州11月一整个月的累计降雨量为0,意味着极其强烈的干燥天气。在这样的干燥状况下,不仅气象干旱明显发展,还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华南沿海尤其是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咸潮”现象开始明显加重。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右图)。

(1)说出影响咸潮强度的主要因素。
(2)咸潮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但人类活动加剧了咸潮发生的可能性,分析珠三角地区咸潮多发的原因。
(3)指出咸潮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非洲北部突尼斯的软籽石榴是一种优质水果,为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通常树高5-7米。该水果喜光,较耐瘠薄和干旱,怕水涝,一般4-5月为花期,需水少,而生育季节需要水多,9 - 10月成熟。该水果于1986年引入我国,目前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水果。下图示意突尼斯软籽石榴分布,图中阴影表示5月副热带高压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石榴在图示月份正确的管理方式是
A.防止冻害 | B.拉网防鸟 | C.加强灌溉 | D.注意排水 |
A.树冠大可接收更多的阳光 | B.加强通风有利于降低温度 |
C.使根系伸展便于吸收水分 | D.利于排水减少渍涝的威胁 |
A.春季阴雨 | B.夏季伏旱 | C.秋季风沙 | D.冬季寒潮 |
下图为“1951—1988年我国部分地区某种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频次线)”。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小题1】图示自然灾害最可能是情( )
【小题2】图中甲、乙两区域该灾害多发时间最可能是( )
【小题3】图中丙区域此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较高,主要原因是起( )

【小题1】图示自然灾害最可能是情( )
A.台风 | B.旱灾 |
C.洪涝 | D.寒潮 |
A.甲—3—5月 | B.甲—8月 |
C.乙—12月—次年2月 | D.乙—3—4月 |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 B.降水集中,多暴雨 |
C.喀斯特地貌广布,下渗量大 | D.气温高,蒸发量大 |
读下列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自然灾害形成的两个条件,一是 ;
二是 。
自然灾害灾情大小取决于三个条件, 、 和 三者的共同作用。从图甲可以看出我国位于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 带和 带的交汇处。
(2)从图乙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点是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 、______________等。
(3)读图丙,图中I是 灾害带;III是 灾害带,该灾害带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1)自然灾害形成的两个条件,一是 ;
二是 。
自然灾害灾情大小取决于三个条件, 、 和 三者的共同作用。从图甲可以看出我国位于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 带和 带的交汇处。
(2)从图乙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点是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 、______________等。
(3)读图丙,图中I是 灾害带;III是 灾害带,该灾害带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读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判断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例中数字3和4所代表的主要灾害类型分别是
【小题2】下列图例所代表的主要灾害类型的主要成因对应不正确的是

【小题1】图例中数字3和4所代表的主要灾害类型分别是
A.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 B.干旱和台风 |
C.地震和岩溶塌陷 | D.风暴潮和泥石流 |
A.2—气候、地形因素 | B.4—人类活动 |
C.5—地形崎岖 | D.1—自然原因 |
读“2007年7月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事件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概述2007年7月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
(2)试从地理位置和降水因素,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

(1)概述2007年7月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
(2)试从地理位置和降水因素,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
下图为“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注:图例中数字所代表的灾害类型。
1-冻融、冰川为主;2-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3-沙漠化为主;4-黄土湿陷、水土流失为主;5-岩溶、塌陷为主
【小题1】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注:图例中数字所代表的灾害类型。
1-冻融、冰川为主;2-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3-沙漠化为主;4-黄土湿陷、水土流失为主;5-岩溶、塌陷为主
【小题1】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 |
B.灾害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
C.灾害3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
D.灾害4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 |
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 |
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 |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经济损失,对自然环境也造成极大破坏。
材料二 一般年份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估计表。

(1)依据材料说明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
(2)简述我国东部季风区发生该自然灾害的主要成因和影响大的理由。
材料一 近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经济损失,对自然环境也造成极大破坏。
材料二 一般年份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估计表。

(1)依据材料说明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
(2)简述我国东部季风区发生该自然灾害的主要成因和影响大的理由。
下图为“我国洪水发生频率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 )
【小题2】关于水灾多发区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小题1】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 )
A.平原地区 | B.河流中下游地区 |
C.湿润地区 | D.外流区 |
A.西北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
B.东北地区——大量开垦湿地 |
C.黄土高原——连年气候异常 |
D.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规模扩大 |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①寒潮 ②酸雨 ③水土流失 ④土地荒漠化
【小题2】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
①森林覆盖率高 ②地形阻挡 ③降水充沛 ④纬度位置

【小题1】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①寒潮 ②酸雨 ③水土流失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①森林覆盖率高 ②地形阻挡 ③降水充沛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