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2月18日,我国江淮、江南许多地区降水日数超过了6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下图示意该时段内我国南方地区降水日数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江淮、江南地区此次多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势力较弱,夏季风较强B.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增加
C.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较多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势力强
【小题2】与我国此次降水天气具有成因关联性的现象是
A.印度尼西亚降水异常偏多B.美国东南部出现干旱
C.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多雨D.澳大利亚遭遇洪涝灾害
【小题3】此次连续性降水可能
A.降低土壤肥力,延误春播B.农田水分偏多,作物成熟期延迟
C.降低气温,导致春小麦病虫害加剧D.造成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资源和天气有严重影响,秘鲁北方可能降水增多,而南方可能降水减少。2017年10月12日上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组织召开了“2017/18厄尔尼诺及气候预测会商会”。

(1)简述厄尔尼诺发生时,图甲所示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的特点。
(2)据图,分析厄尔尼诺的形成原因。
(3)分析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鱼群逃离的原因。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16年8月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区进入到“拉尼娜”状态(海温持续异常偏低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又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大气环流的是
A.B.
C.D.
【小题2】“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
A.赤道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减弱B.美洲西海岸干旱加剧
C.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减少D.秘鲁沿岸上升流减弱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国家气象局定义标准:当赤道中东太平洋区域海温比常年平均值偏高0.5℃(偏低0.5℃)的状态持续6个月,则确定为一次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如果该区域海温偏高0.5℃(偏低0.5℃)的状态持续5个月,而且5个月的累计偏高值大于4℃(小于4℃)时,也可确定为一次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
材料二 最近三次“厄尔尼诺”及增温幅度表


正常年份,上图(一)中的甲和乙两海域中,海-气间水分交换更活跃的是___,为什么?_____
正常年份,上图(二)中甲、乙海域间垂直方向上大气环流运动应为___(顺、逆)时针方向。上述箭头,在“厄尔尼诺”年将___(减弱或增强)。
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上述(一)、(二)两海域温差___(增大或减小),上述环流将__(减弱或增强)。
最近三次“厄尔尼诺”,哪一次强度最大,___,对澳大利亚东部和印度尼西亚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16年为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关系密切。塔希提与达尔文两地的海平面气压差的距平值被普遍地用以表示南方涛动的特征指数。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印度洋赤道低气压带差值的距平值连续保持负值时发生厄尔尼诺现象。下图为1980-2016年南方涛动指数年际变化,纵轴数值表示南方涛动特征指数。(备注: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
A.信风带势力增强,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
B.信风带势力增强,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降温
C.信风带势力减弱,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
D.信风带势力减弱,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降温
【小题2】1988年至1992年
A.塔希提气压一直高于达尔文,1992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B.塔希提气压一直低于达尔文,1988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C.塔希提气压由大于达尔文转变为小于达尔文,1988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D.塔希提气压由大于达尔文转变为小于达尔文,1992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小题3】2016年厄尔尼诺发生时最可能的现象是
A.智利面临旱灾风险B.中国东部雨带推移速度加快
C.澳大利亚东部洪涝频发D.秘鲁渔场产量减小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北大西洋暖流的动能体现了哪两个圈层间进行的什么能量的传输和交换(  )
A.大气圈与水圈间的动能的传输
B.大气圈与水圈间的化学能的交换
C.生物圈与水圈间的化学能的交换
D.岩石圈与水圈间的动能的传输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是(  )
A.温带B.寒带
C.热带D.都一样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海水对大气温度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其结果是(  )
A.冬暖夏凉,温差减小B.冬暖夏凉,温差增大
C.冬冷夏热,温差增大D.冬冷夏热,温差减小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982—1983年发生的强厄尔尼诺现象,造成世界范围内的旱涝灾害,主要表现为南太平洋东岸的洪涝和南太平洋西岸的干旱,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①非洲撒哈拉遭受了洪灾②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异常干旱
③秘鲁、乌拉圭洪水泛滥④罗马夏季多雨,冬季干旱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波力电站的建设,说明了(  )
A.目前人类被“能源危机”困扰
B.新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C.能源资源分布广泛,因而它对工业布局的地域限制会越来越大
D.无论夏季还是冬季,这里的风浪都是最大的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