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德国鲁尔区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矿产资源优势是__________,莱茵河对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洼国卢瓦尔河谷的优势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等,葡萄、橄榄等园艺作物也比较多,由此可见该河各的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与下游地区相比,其上游河谷种植葡萄的气候优势是______________。
(3)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模式,大量北非、西亚难民的进入,可以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
(4)简述是哪些区位因素的变化导致了欧洲西部的产业转移。

(1)德国鲁尔区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矿产资源优势是__________,莱茵河对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洼国卢瓦尔河谷的优势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等,葡萄、橄榄等园艺作物也比较多,由此可见该河各的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与下游地区相比,其上游河谷种植葡萄的气候优势是______________。
(3)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模式,大量北非、西亚难民的进入,可以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
(4)简述是哪些区位因素的变化导致了欧洲西部的产业转移。
“两廊一圈”指中国西南部和越南北部的“昆明—老挝—河内—海防—广宁”和“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以及环北部湾经济圈。读“两廊一圈”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红河下游是越南著名的农业产区,其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影响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2)分析“两廊一圈”区域开发条件。有利条件: 、 、 、 。不利条件: 、 。
(3)为促进“两廊一圈”区域经济发展,中越两国在经贸方面可开展的合作是 、 。

(1)红河下游是越南著名的农业产区,其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影响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2)分析“两廊一圈”区域开发条件。有利条件: 、 、 、 。不利条件: 、 。
(3)为促进“两廊一圈”区域经济发展,中越两国在经贸方面可开展的合作是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的港珠澳大桥是一个集路、桥、岛、隧为一体的工程,是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港珠澳大桥对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传统农业地域类型是 农业和 农业(选填:城郊;季风水田;生态观光;基塘),目前当地以 农业、 农业(选填:城郊;季风水田;生态观光;基塘)为主,同时并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请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简述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有利条件?(12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促进“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材料一: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的港珠澳大桥是一个集路、桥、岛、隧为一体的工程,是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港珠澳大桥对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传统农业地域类型是 农业和 农业(选填:城郊;季风水田;生态观光;基塘),目前当地以 农业、 农业(选填:城郊;季风水田;生态观光;基塘)为主,同时并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请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简述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有利条件?(12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促进“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环境角度,评价几内亚北部地区发展炼铝生业的区位条件。
(2)简述一年中科纳克里周边农业地区易遭受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对应的时间。
材料二下图中A地万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就地带性和气候条件而论,本区适宜树木生长,但实地考察后人们发现除沿河两岸有“走廊式”林木外,基本为无林草原,被称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
(3)简要分析A地沿河两岸为什么有“走廊式”林木。
材料一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环境角度,评价几内亚北部地区发展炼铝生业的区位条件。
(2)简述一年中科纳克里周边农业地区易遭受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对应的时间。
材料二下图中A地万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就地带性和气候条件而论,本区适宜树木生长,但实地考察后人们发现除沿河两岸有“走廊式”林木外,基本为无林草原,被称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
(3)简要分析A地沿河两岸为什么有“走廊式”林木。

丝绸之路的A地主要在河流两岸种植农作物和B地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沿海和沿河及三角洲地区。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阐述A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2)阐述B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1)阐述A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2)阐述B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36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简图”,图乙为图甲中“部分自然要素统计值沿A—B剖面分布状况”。

材料二 ≥10℃积温是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是衡量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也是表征地区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
(1)简析A地≥10℃积温低于B地的原因。(8分)
(2)据图分析,与A地相比,B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8分)
材料三 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改革开放之后,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缺乏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机制、就业环境不景气等原因,东北地区每年净流出200万人。东北三省曾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之后往日的优势产业成了夕阳产业,东北三省人均国内生总值在全国排位逐渐下降,东北老工业基地亟待振兴。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外流的原因。(10分)
(4)分别指出图中A、B两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任选其一提出应对措施。(10分)
材料一 图甲为“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简图”,图乙为图甲中“部分自然要素统计值沿A—B剖面分布状况”。

材料二 ≥10℃积温是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是衡量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也是表征地区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
(1)简析A地≥10℃积温低于B地的原因。(8分)
(2)据图分析,与A地相比,B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8分)
材料三 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改革开放之后,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缺乏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机制、就业环境不景气等原因,东北地区每年净流出200万人。东北三省曾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之后往日的优势产业成了夕阳产业,东北三省人均国内生总值在全国排位逐渐下降,东北老工业基地亟待振兴。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外流的原因。(10分)
(4)分别指出图中A、B两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任选其一提出应对措施。(10分)
图甲为耕地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图、图乙为耕地产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在充分发挥能力状态下的单位面积耕地产量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提高,原因最可能是

【小题1】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Ⅲ阶段耕地收入受经济水平影响大 | B.耕地利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
C.耕地收入越大,利润越高 | D.经济作物的利润一直超过粮食作物 |
A.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增大 | B.培育良种 |
C.农业劳动力增加 | D.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呼包鄂三市经过高速发展,已成为内蒙古最具活力的城市经济圈,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2009年,“金三角”的经济总量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9%,呼包鄂经济发展水平已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肩。


材料二蒙古包是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是蒙古等民族传统的住房(见图)。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
(1)蒙古包选址原则是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任选其中两个原则,从地理角度分析蒙古包选址原因。
(2)土默川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奶源基地,分析其形成的地理条件。
(3)从环境承载力角度, 简述包头作为工业城市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限制性因素。
材料一近年来,呼包鄂三市经过高速发展,已成为内蒙古最具活力的城市经济圈,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2009年,“金三角”的经济总量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9%,呼包鄂经济发展水平已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肩。


材料二蒙古包是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是蒙古等民族传统的住房(见图)。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
(1)蒙古包选址原则是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任选其中两个原则,从地理角度分析蒙古包选址原因。
(2)土默川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奶源基地,分析其形成的地理条件。
(3)从环境承载力角度, 简述包头作为工业城市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限制性因素。
阅读相关图文资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潘塔纳尔湿地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湿地。位于巴拉圭盆地,范围涉及巴西、玻利维亚及巴拉圭等多个国家,总面积达22000平方千米,是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
材料二咖啡种植需均匀的降雨和排水通畅的土地,理想的气温是15-25 ℃理想的海拔为500-2000米。玉米喜温,低于16℃或高于25℃,则籽粒灌装不良。玉米为短日照作物,长日照则开花延迟,不能结穗。
材料三巴拉圭东部山区蕴藏着丰富的铝土矿。世界第二大矿业集团一力拓矿业集团宣布在巴拉圭建造大型铝冶炼项目。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潘塔纳尔湿地面积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湿地面积很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别分析图示地区咖啡和玉米的生长条件。
(3)分析力拓矿业集团在巴拉圭投资铝冶炼项目的有利区位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
材料一潘塔纳尔湿地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湿地。位于巴拉圭盆地,范围涉及巴西、玻利维亚及巴拉圭等多个国家,总面积达22000平方千米,是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
材料二咖啡种植需均匀的降雨和排水通畅的土地,理想的气温是15-25 ℃理想的海拔为500-2000米。玉米喜温,低于16℃或高于25℃,则籽粒灌装不良。玉米为短日照作物,长日照则开花延迟,不能结穗。
材料三巴拉圭东部山区蕴藏着丰富的铝土矿。世界第二大矿业集团一力拓矿业集团宣布在巴拉圭建造大型铝冶炼项目。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潘塔纳尔湿地面积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湿地面积很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别分析图示地区咖啡和玉米的生长条件。
(3)分析力拓矿业集团在巴拉圭投资铝冶炼项目的有利区位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我国从陆路通往中南半岛的要冲。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众多。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基地之一,其中天然橡胶是西双版纳具竞争优势的产业。
材料二:西双版纳地区不同地表植被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地表径流状况比较。

材料三:西双版纳地区不同土地利用下的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1)针对西双版纳的天然橡胶产业,有人提出扩大橡胶种植规模,有人则认为不合适。推断后者认为不合适的理由。
(2)结合材料,分析西双版纳经济发展的方向。
材料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我国从陆路通往中南半岛的要冲。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众多。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基地之一,其中天然橡胶是西双版纳具竞争优势的产业。
材料二:西双版纳地区不同地表植被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地表径流状况比较。

材料三:西双版纳地区不同土地利用下的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1)针对西双版纳的天然橡胶产业,有人提出扩大橡胶种植规模,有人则认为不合适。推断后者认为不合适的理由。
(2)结合材料,分析西双版纳经济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