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材料一 下图为江北新区位置图。

材料二 江北新区是我国石化工业的摇篮,这里有著名的扬子石化等大型传统企业,今后这里将形成以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1)江北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有__________。(2)建设江北新区,可以缓解南京城市化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其发挥的功能有__________。
(3)促进江北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
一个地区某产业的相关指标(如产值或就业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占全国该产业的比重称为空间基尼系数,是衡量产业空间集聚程度的指标。
读我国三个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基尼系数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期间,三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
A.变化趋势一致 | B.长三角最稳定 |
C.京津冀一直领先 | D.珠三角波动上升 |
A.强化政府干预 |
B.各城市产业合理分工 |
C.减少与其他城市的交流 |
D.各个城市共同发展服务业 |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 珠海、惠州、江门、中山、肇庆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下表为某年世界四大湾区部分要素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世界其他三个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理位置优越,人均收入高 ②土地面积大,发展空间广阔
③客货吞吐量大,贸易较发达 ④劳动力素质高,科技发达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A.旧金山湾区 | B.纽约湾区 | C.东京湾区 | D.粤港澳大湾区 |
①促进互联互通,实现城市趋同发展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协同发展
③发挥人多优势,承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④促进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小题1】从1987~1996年,华为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高技术人才 | B.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 |
C.交通条件的改善 | D.珠江三角洲第二次产业升级 |
A.低碳环保节能 | B.小批量定制化 |
C.打造自主品牌 | D.重视科研投入 |
土耳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农牧、工业品大量出口欧洲,旅游收入是其外汇的重要。
(1)说出土耳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说明土耳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基尼系数是反映某一指标样本中分布平等程度的重要指标,既是衡量产业空间集中程度的传统指标,也是测度某一产业集聚水平的良好指标。空间基尼系数的值介于0—1,其值越大,表示该行业在地理上的集聚程度越高。读广东省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广东省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是 ( )
A.珠三角地区 | B.粤西地区 | C.粤东地区 | D.粤北地区 |
A.制造业空间呈现分散化 | B.高端制造业向粤东集聚 |
C.制造业专业化分工弱化 | D.制造业水平均显著下降 |
A.资金投入 | B.产业转移 | C.人口迁移 | D.资源枯竭 |

【小题1】关于广东省发展战略的正确叙述是
A.北部山区发展生态农业,重视水土保持 |
B.粤东沿海发挥科技优势,建设高科技工业区 |
C.粤西沿海矿产、能源丰富,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
D.珠江三角核心地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
A.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 B.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
C.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 D.人口增长缓慢 |

(1)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在横沙岛东面填海造陆的有利条件。
(2)从人文地理角度,概述该区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条件。
(3)分析该地区填海造陆对上海城市发展的意义。
(4)有专家对该填海造陆项目提出了反对意见,例如:上海已经建设了深水港与自贸区,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请从生态环境、交通条件等方面写出该项目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就该问题提出改善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产业升级经过了( )
A.重化工业——轻工业——高科技工业 |
B.代工——设计制造——创新研发 |
C.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
D.高污染高能耗——无污染低能耗——清洁生产 |
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如下图),产业体系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自主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前列,与“长三角”分工合作、一体化发展,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带,预计到2015年,示范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3 500亿元,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某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图示区域每年防洪压力较大的原因,绘制了下面框架图,请帮助他们完成。

(2)国家批准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参与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分工,承接产业转移,是由于本区域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优势条件。
(3)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