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1】大兴安岭生产的“中国北极蓝莓”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大兴安岭一张天然名片,该地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在于( )
A.劳动力丰富,工资成本低 | B.机械化水平高 | C.科技发达 | D.无污染的原始环境 |
A.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 | B.推进农业向规模化、生态化发展 |
C.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加工业 | D.实现由产品加工向原料生产转变 |
遵义市凤冈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平均海拔720米,曾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贫困县。“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种田、养鸡为了盐巴钱”是凤冈县人民过去生活的写照。凤冈县结合当地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以茶产业推动扶贫战略落地,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获得“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的称号。2018年9月,凤冈县退出国家贫困县行列。下图示意凤冈县的地理位置。

(1)推测凤冈县过去贫困落后的原因。
(2)指出凤冈县大力发展茶产业的有利条件。
(3)分析凤冈县脱贫经验对我国山区贫困县发展经济的启示。
(4)为了发展经济,有人建议凤冈县应大规模扩大茶叶的种植面积,但遭到质疑。请你说出遭到质疑的原因。
山东省菏泽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曾是历史上著名的黄泛区和风沙灾害区,一段时期内林木稀少、生态恶化。20世纪50年代,风沙区营造人工林;60-70年代,营造农田防护林、桐粮间作;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大力开展林业生产,林业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初,当地农民学习外地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始建立木材加工厂。2004年菏泽市成为中国林产品交易会的常设会址,林产品加工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以相木、杨木、杞条为主要原料的近3000家加工企业和上万个木材加工点。随着木材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当地木材面临供需矛盾的问题。
(1)简述20世纪90年代前后菏泽市人工林主要功能的转变。(2)分析菏泽市木材加工业发展过程中林业资源的变化。
材料一:百色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西南地区出海的重要通道,也是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地带,自然环境优美,喀斯特地貌广布,以山地为王,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500MJ·m-2 以上,森林覆盖率 63.9%,野生动植物资源近 3000 种。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江苏、浙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出现了“东桑西移”现象。百色市把种桑养蚕作为产业扶贫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发动群众因地制宜种桑养蚕,取得了明显效果。

(1)简述百色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百色市以铝土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成为资源型城市,分析该市支撑这一做法的有利自然资源条件。
(3)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百色将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东桑西移”为百色市提供了机遇,简述百色市发展桑蚕生产的优势条件。
(4)随着“东桑西移”,发展为“东丝西移“东稠西移”,简述百色市如何把桑蚕业做成一条强大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