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矿是广泛应用于电子、新能源等重要领域的战略资源。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曾占世界的85%,由于盲目开采和大量出口,目前仅占世界的30%,但出口量却占世界的90%以上。我国从1973年开始出口稀土初级产品,平均每吨产品创汇仅0.42万美元。长期以来由于稀土开采工艺低下,稀土矿区环境污染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稀土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过量开采,运输压力大 ②破坏土地资源,环境污染严重
③以初级产品为主,价格低、创汇少 ④技术水平低下,开采量有限
【小题2】合理开发利用稀土资源的有效措施是
①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②禁止开发利用,防治环境污染
③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④实施环保标准,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绿化
【小题1】我国稀土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过量开采,运输压力大 ②破坏土地资源,环境污染严重
③以初级产品为主,价格低、创汇少 ④技术水平低下,开采量有限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①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②禁止开发利用,防治环境污染
③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④实施环保标准,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绿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泥石流是云南主要的自然灾害,铜矿开采中如果水土保持措施落实不到位,可能会引发泥石流。指出铜矿区可能引发泥石流的人为原因。
(3)分折我国云南省有利于橡胶种植的自然原因,说明影响云南橡胶生产不利的气候条件。
(4)计算该中学的纬度,说出P至Q时段甲地与该中学直立物正午日影的朝向及长短变化。
材料一:图1为云南省略图。图2为图1中乙地的气温统计图。图3为图1中甲地与我国某中学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的年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橡胶原产于赤道雨林地区。橡胶树抗风能力差,18℃是其正常生长的临界温度,低于5C时会受低温危害。我国橡胶生产集中在云南、海南、广东三省。云南是橡胶园面积和橡胶产量最大的省份。
材料三:云南铜矿资源丰富,有大中小型铜矿一百多处,铜矿的平均品位(单位重量矿石中有用矿物的含量)0.98%。铜业生产包括采矿、选矿、冶炼,大型铜冶炼厂主要分布在铜冶炼城市。
(1)分析云南大型铜冶炼厂布局的区位条件。(2)泥石流是云南主要的自然灾害,铜矿开采中如果水土保持措施落实不到位,可能会引发泥石流。指出铜矿区可能引发泥石流的人为原因。
(3)分折我国云南省有利于橡胶种植的自然原因,说明影响云南橡胶生产不利的气候条件。
(4)计算该中学的纬度,说出P至Q时段甲地与该中学直立物正午日影的朝向及长短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波斯湾地区不仅石油资源丰富,而且开采条件也十分优越。石油分布集中,平均每个油田储量达3.5亿吨以上,为超级大油田;并且多分布在海岸附近的海上和陆上,原油外运方便。油田的地下压力高,油井多为自喷井,占油井总数的80%以上。下图为阿拉伯半岛示意图。

材料二 沙特阿拉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目前,沙特的能源消费保持着6%~8%的年增长率。为了满足不断攀升的能源需求,沙特计划大力发展核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并使其在整体电力结构中的贡献率提高到50%。
(1)分析沙特阿拉伯在世界石油贸易中竞争力强的原因。
(2)简述沙特阿拉伯在内陆地区发展太阳能的优势条件。
(3)指出沙特阿拉伯大力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对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材料一 波斯湾地区不仅石油资源丰富,而且开采条件也十分优越。石油分布集中,平均每个油田储量达3.5亿吨以上,为超级大油田;并且多分布在海岸附近的海上和陆上,原油外运方便。油田的地下压力高,油井多为自喷井,占油井总数的80%以上。下图为阿拉伯半岛示意图。

材料二 沙特阿拉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目前,沙特的能源消费保持着6%~8%的年增长率。为了满足不断攀升的能源需求,沙特计划大力发展核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并使其在整体电力结构中的贡献率提高到50%。
(1)分析沙特阿拉伯在世界石油贸易中竞争力强的原因。
(2)简述沙特阿拉伯在内陆地区发展太阳能的优势条件。
(3)指出沙特阿拉伯大力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对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截至2016年3月底,呼伦贝尔市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共有17家,1—3月煤炭产业累计实现产值28.12亿元,同比下降19.6%,1—3月全市原煤产量1951.7万吨,同比下降11.9%。下图为我国呼伦贝尔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呼伦贝尔煤炭产量下降的原因包括
①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②清洁能源的使用
③改变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④环保要求不断提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积极实施“洁净煤”战略,促进煤炭生产和消费的高效化、清洁化 |
B.加大煤炭开采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
C.推进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建设 |
D.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
下图为我国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煤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我国山西省相比,德国鲁尔区
【小题2】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山西省应

【小题1】与我国山西省相比,德国鲁尔区
A.水源更加短缺 | B.煤田分布更分散 |
C.气候更干旱 | D.水运交通更便利 |
A.大力修建运河,提高运输能力 |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经济 |
C.加大地下水回灌,减缓地面沉降 | D.植树造林,严禁发展高耗能产业 |
截至2016年3月底,呼伦贝尔市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共有17家,1—3月煤炭产业累计实现产值28.12亿元,同比下降19.6%,1—3月全市原煤产量1951.7万吨,同比下降11.9%。下图为我国呼伦贝尔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呼伦贝尔市煤炭能源基地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国家政策支持
【小题2】呼伦贝尔煤炭产量下降的原因包括
①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②清洁能源的使用
③改变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④环保要求不断提高
【小题3】下列关于呼伦贝尔市煤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小题1】呼伦贝尔市煤炭能源基地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国家政策支持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①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②清洁能源的使用
③改变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④环保要求不断提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积极实施“洁净煤”战略,促进煤炭生产和消费的高效化、清洁化 |
B.加大煤炭开采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
C.推进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建设 |
D.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多肉植物又称多浆植物,该类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至少有一种肥厚多汁,储存大量水分,在土壤含水量减少、根部无法吸收水分时可满足植物的生存需要,让植物熬过干旱等待雨季的到来。南非纳马夸兰地区,每年冬季降水非常准时且降雨量稳定,被誉为“多肉之乡”,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到访。南非自1994年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空间分布也有了一些变化。期间纳马夸兰地区所在的北开普敦省丰富的矿产资源得以开发,交通运输设施明显完善。下图为南非部分地理要素示意图。

(1)指出1996~2011年南非人口重心总体移动方向并简析原因。
(2)分析纳马夸兰多肉植物异常丰富的成因。
(3)结合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北开普敦省矿产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多肉植物又称多浆植物,该类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至少有一种肥厚多汁,储存大量水分,在土壤含水量减少、根部无法吸收水分时可满足植物的生存需要,让植物熬过干旱等待雨季的到来。南非纳马夸兰地区,每年冬季降水非常准时且降雨量稳定,被誉为“多肉之乡”,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到访。南非自1994年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空间分布也有了一些变化。期间纳马夸兰地区所在的北开普敦省丰富的矿产资源得以开发,交通运输设施明显完善。下图为南非部分地理要素示意图。

(1)指出1996~2011年南非人口重心总体移动方向并简析原因。
(2)分析纳马夸兰多肉植物异常丰富的成因。
(3)结合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北开普敦省矿产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读内蒙古地区图,回答问题.

(1)内蒙古从东到西降水量的变化,使景观具有了______分异规律.
(2)河套平原是内蒙古的主要农业区,分析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______.
(3)据图分析,内蒙古的支柱工业可能是什么部门?并说明理由______.

(1)内蒙古从东到西降水量的变化,使景观具有了______分异规律.
(2)河套平原是内蒙古的主要农业区,分析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______.
(3)据图分析,内蒙古的支柱工业可能是什么部门?并说明理由______.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欧洲西部局部略图。图中甲区域为欧洲西部著名的小麦产区,其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

在德国工业化时期,鲁尔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也造成莱茵河的严重污染。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区经历了综合治理,面貌焕然一新,昔日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的莱茵河变得清澈。
(1)从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三个方面,分析甲区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
(2)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自然条件,并说明鲁尔区治理后其水运地位相对下降的原因。
(3)指出鲁尔区治理后区位因素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对莱茵河变清的影响。
下图为欧洲西部局部略图。图中甲区域为欧洲西部著名的小麦产区,其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

在德国工业化时期,鲁尔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也造成莱茵河的严重污染。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区经历了综合治理,面貌焕然一新,昔日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的莱茵河变得清澈。
(1)从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三个方面,分析甲区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
(2)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自然条件,并说明鲁尔区治理后其水运地位相对下降的原因。
(3)指出鲁尔区治理后区位因素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对莱茵河变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