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鲁尔区曾经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在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辉煌之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区面临着如何实现产业转型,重振辉煌的问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A.化学、钢铁工业 | B.煤炭、钢铁工业 |
C.机械、煤炭工业 | D.钢铁、电力工业 |
①生产结构太复杂
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③煤炭的能源地位提高
④廉价石油的竞争
A.②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①对企业实行集中化改造
②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
③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④鼓励所有煤炭、钢铁等支柱产业减小规模以适应市场变化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丰富,远景储量在1500亿吨以上,已探明煤炭储量306.7亿吨,相当于东北三省煤炭储量总和的1.8倍。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呼伦贝尔市被列为成长型资源型城市。下图为呼伦贝尔市的位置及资源与交通分布图。

(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呼伦贝尔市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目前,呼伦贝尔市正着力发展与煤炭开采和加工相关的设备制造业,试分析其积极意义。
(3)简述呼伦贝尔市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为防止环境破坏应采取的措施。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作为一个成熟区域,其发展同世界其他传统工业区一样都经历了初期、成长、转型、再生四个阶段。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城市发展冶金工业的有利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原料丰富 |
B.河运便利 |
C.水源充足 |
D.环境优美,属“阳光地带” |
A.治理污染,改善投资环境 | B.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C.关闭传统工业部门 | D.发展第三产业 |
A.初期阶段 | B.成长阶段 |
C.转型阶段 | D.再生阶段 |

(1)图中两地的钢铁工业基本形成一定的工业地域,这种工业集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两地钢铁工业发展初期相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
①煤炭丰富 ②市场广阔 ③水能丰富 ④交通便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材料一:德国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等九个国家,鲁尔区是其典型的传统工业区。
材料二: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是我国重工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水资源也愈感短缺。
材料三:德国鲁尔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图

(2)针对辽中南工业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改进?开源措施: 节流措施: 。
(3)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资源枯竭威胁着资源型城市的生存和发展。目前辽中南某城市大部分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老年期,矿产资源日渐枯竭。面对这种现实,请你为该市重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A.鲁尔区位于莱茵河左岸 |
B.鲁尔区是德国以机械、纺织为主的重要工业区 |
C.鲁尔区是在当地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D.鲁尔区是德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工业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

(1)上左图中A是德国鲁尔工业区,上右图是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它们都是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影响它们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2)对比两个工业区的交通条件:在工业区发展早期,A工业区主要利用 运输,辽中南主要利用 运输。
(3)与A工业区相同,我国辽中南重工业区也面临传统工业衰落的问题,试提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建议(至少写3条)。
钛是重要的战略稀有金属,广泛应用于钢铁、国防、汽车、航空航天、铁路、石油、电子、化工等领域,但在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攀枝花是著名的钒钛之都,有全国最大的伴生多种稀有金属的钒钛磁铁矿,其中钛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位,但目前全市钒钛磁铁矿中钛的利用率只有15%,众多选矿厂的钛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该市钛产业多呈现中小企业零星分布,主要向外提供钛白粉等钛产品原料,在2015年之前几乎没有企业生产面向终端市场的钛金属产品。下图示意“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

(1)说明“攀西--六盘水”地区钛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2)为进一步提高攀枝花钒钛产业的经济效益提出你的建议。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基地,其中石油储量占全国45%,原煤储量占全国10%,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及装备制造基地。由于长期过度的开发,有些城市一些重要资源逐渐枯竭,一些老工业基地企业设备老化和技术落后,资源开发、就业矛盾与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并且,近年来东北已经成为人口净流出区域,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推进东北地区经济转型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之一。
(2)与全国同时期相比,指出吉林省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我国东北地区近些年资源开发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借鉴鲁尔区产业整治经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东北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可采取的措施。
材料一 位于晋陕豫三省边缘的“黄河釐三角区域”内煤炭开采生产能力约 1 亿吨,占 全国的 4%;氧化铝产能 610 万吨,约占全国的 35%,是全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

材料二 电解铝生产成本中的电的比重较大,炼 1 吨铝综合能耗为 9.6 吨标准煤,因此 煤电铝一体化戓略已经成为电解铝企业的发展趋势。
材料三 三门峡市某大型煤矿煤电铝一体化发展示意图。

(1) 分析“黄河金三角区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的区位条件。
(2)分析“黄河金三角"地区煤炭资源过度开采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3)评价“黄河金三角”经济区煤电铝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