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原油管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建设项目之一,其对我国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①缓解西部能源短缺压力 ②有效遏制土壤次生盐渍化
③带动石油相关产业发展 ④带动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我国三个经济地带部分指标比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反映出影响我国东部和西部经济地带发展差异的因素是
①科技水平 ②交通便利程度   ③外商投资多少   ④资源的赋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小题2】下列措施中,对促进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
A.加大政策扶持力度B.加大教育投入
C.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D.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城市矿产”是对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化发展的形象比喻。2009年以来,我国分四批先后批准了39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公民环境意识B.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C.缓解资源环境压力D.缩小区域经济差异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2002年世界和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从中东等地区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
A.甲、aB.乙、bC.丁、dD.甲、b
【小题2】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大气污染严重
B.随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煤炭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C.我国应大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迅速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保持一致
D.我国面临着人均能源少,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中哈石油管道正式开始输油,是中国谋求石油进口多样化的又一大进展,有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关于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我国石油资源锐减、甚至绝产,需要大量进口
B.突破海上进口石油的限制,石油进口呈多元化
C.石油主要来自中东波斯湾,海上运输存在风险
D.陆上管道输油不经过第三国,不受季节限制,安全稳定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严峻,主要原因有
①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②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较快  ③中国石油海上运输安全风险加大  ④中国能源储备规模较小,应急能力相对较弱 ⑤中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①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美两国是世界玉米最主要的生产大国。2007 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为1 .47亿吨,美国玉米产量为3.3804 亿吨( 占全球玉米产量的43.67%) 。美国农业部预测,美国年度玉米剩余量预计将达到1.1875亿吨。如此高的产量导致玉米库存过剩,加之常规能源危机,美国开始以玉米为原料发展能源加工。
材料二  “我国玉米带示意图”和“美国玉米带及某季节等温线分布图”。

材料三:玉米产业发展过程示意图。

(1)对比乙图中A、B两地此时气温高低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8分)
(2)对比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分布,指出影响中美两国玉米分布共同的自然区位因素(4分)。
(3)分析近年来美国玉米产业迅速向现代玉米能源加工业发展转变的原因(6分)。
(4)在玉米深加工政策上,中美两国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中国在玉米深加工发展上不能复制美国模式。试指出我国玉米向能源加工产业发展的国情制约因素(6分)。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2分)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2010年上半年我国主要能源进口统计数据。

材料二 分布式电源是指位于用户建筑附近,单个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的以自发自用为主的发电设备,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所有清洁能源。
材料三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是一种使用方便,燃烧值高的新型潜在能源。主要分布于海底沉积物和陆上永久冻土带中。据初步估算,全球可燃冰资源量约为21×1015m3,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倍,足够人类使用千年以上。美国、日本等国均已经在各自海域发现并开采出天然气水合物。2007年,我国在A远景区(下图)首次采集到可燃冰实物样品,成为世界上第4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可燃冰样品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能源利用方面的特征。(4分)
(2)评价分布式电源在西藏大规模建设可利用的主要资源类型及发展的条件。(10分)
(3)A远景区可燃冰资源极其丰富,但至今仍未进入商业开发阶段,分析A远景区大规模开发利用可燃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8分)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为2011年我国各地区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统计图(图中数据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结合相关信息判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分别是()
A.东南、西南、华北、西北B.华北、东南、西北、西南
C.东南、西南、西北、华北D.西南、东南、西北、华北
【小题2】①②③④四地中,人均耕地和人均水资源最少的分别是()
A.①③B.③②C.②①D.④③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南水北调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也是继三峡工程后移民数量最大的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工程按规划建成后,将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四横三纵”的中国水利地理版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3年第三季度正式通水,届时长江水将调至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山东、江苏等输水沿线地区将因此受益。
材料三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4分)
(2)根据上图判断南水北调中线与东线调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除此之外,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4分)
(3)根据下图分析,北方________季节缺水,长江________季最适宜调水。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4分)

(4)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注意的问题有哪些?(4分)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