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GIS系统在防灾减灾中作用的是 ( )
A.可以建立与防灾减灾有关的多种数据库和模型库 |
B.模拟和预测灾情发展趋势 |
C.对防灾减灾方案进行分析比较 |
D.可以及时发现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范围 |
某大学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绘制了广州市公交等时线图(等时线是指在相同时间内利用公交可达最大范围的边际线),常用于研究“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下面是以广州市天河区作为出发地点,绘制的当地12时、14时、16时、18时四个不同时刻下时间间隔为1小时的等时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四幅等时线图中,与当地18时的交通情况较为相符的是
【小题2】制作公交等时线图主要依靠
【小题3】图中信息表明此日
【小题1】四幅等时线图中,与当地18时的交通情况较为相符的是
A.![]() | B.![]() |
C.![]() | D.![]() |
A.公交车GPS和RS | B.公交乘客手机GPS和RS |
C.公交乘客手机GPS和GIS | D.公交车GPS和互联网技术 |
A.同一条道路且行车方向相同则通达性一样 |
B.图示区域内北部与南部通达性有明显差异 |
C.一定时间等时线所覆盖的空间区域越大,则区域内可达性越差 |
D.公交等时线可以作为公交出行方式下全面衡量公交服务水平的重要工具 |
GIS与传统地图的最基本差异是( )
A.GIS用点、线、面来表示地物的空间特征和属性 | B.GIS用符号表示地物的属性 |
C.GIS用色彩来表示地物的差异 | D.GIS用数值表示地物的空间数据 |
在GIS中,将城市交通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叠加起来可以进行( )
A.城市水域面积计算 | B.工农业生产总值估算 |
C.商业网点选址分析 | D.环境质量实时监测 |
2011年4月28日~10月22日,西安世园会举办,高二学生小李在暑假中前去参观。他利用网上电子地图选择行进路线,属于GIS工作过程中的______环节( )
A.输入 | B.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 | C.存储 | D.地理信息输出 |
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分析、预测南极极冰融化趋势,以下属于地理信息系统拥有的优势特征是( )
A.监测范围广,速度快 | B.可以建立反映区域状况的数据库,方便查询 |
C.提供精确的三维地理坐标 | D.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
下列叙述中运用到GIS技术的是( )
A.农作物产量的估算 | B.发生地质灾害时迅速及时了解受灾地区的灾害状况 |
C.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精确测量 | D.交通路线、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健康地图(Health Map),由谷歌创建,在疾病控制与防治中心(CDC)、国家医药图书馆、加拿大健康研究所等的支持下,向全球跟踪地图上添加实时的消息警告、官方的医疗信息和其他的数据。
(1)“健康地图”中的交通数据属于________数据;图中的数据采取________技术存储。
(2)在“健康地图”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用________将纸质地图转化为数字地图。
(3)2011年5月1日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暴发疫情发生后,现在欧洲多个国家出现疫情。某人利用健康地图了解病例的分布状况,属于GIS工作过程中的________环节。
健康地图(Health Map),由谷歌创建,在疾病控制与防治中心(CDC)、国家医药图书馆、加拿大健康研究所等的支持下,向全球跟踪地图上添加实时的消息警告、官方的医疗信息和其他的数据。
(1)“健康地图”中的交通数据属于________数据;图中的数据采取________技术存储。
(2)在“健康地图”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用________将纸质地图转化为数字地图。
(3)2011年5月1日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暴发疫情发生后,现在欧洲多个国家出现疫情。某人利用健康地图了解病例的分布状况,属于GIS工作过程中的________环节。
叠加分析就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层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图层和属性的过程。下图中甲、乙分别为“同一地区两种要素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将甲、乙两图层进行叠加,得到的新图层是( )
A.
B.
C.
D.
(2)若甲、乙分别为城市交通网和地租等值线图层,叠加后生成新图层的图形信息是( )
A.城市道路网类型 B.交通线与地租等值线分布
C.城市功能分区结构 D.城市商业网点分布

(1)若将甲、乙两图层进行叠加,得到的新图层是( )
A.


C.


(2)若甲、乙分别为城市交通网和地租等值线图层,叠加后生成新图层的图形信息是( )
A.城市道路网类型 B.交通线与地租等值线分布
C.城市功能分区结构 D.城市商业网点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能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
①数据采集 ②地物空间分布及位置分析 ③决策应用 ④趋势分析
①数据采集 ②地物空间分布及位置分析 ③决策应用 ④趋势分析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