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区域地量环境研究,还被大量应用于城市管理。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110指挥中心可以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摄影技术
【小题2】在城市管理中,可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的是(  )
①交通组织和管理  ②商业组织和管理  ③城市规划  ④医疗救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手机APP(应用软件)呼叫出租车出行,缓解打车难的问题。乘客只要在手机软件中点击“我要用车”并发送用车信息,该信息就会传送给离乘客较近的出租车司机,司机可以在手机中一键抢应,并和乘客联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手机打车软件运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和GPSB.GPS和GISC.RS和GISD.RS、GIS和GPS
【小题2】用此软件出行使用频次较小的城市是(  )
A.北京B.上海C.武汉D.西宁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于2009年10月11日从上海启程,乘坐“雪龙”号奔赴南极,先后完成了对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的科学考察任务,这是中国南极考察史上首次执行“一船三站”科考活动。2010年4月载誉归来。此次南极科考主要开展有冰川、天文、测绘等科学观测与考察任务。其中天文项目需要完成四项任务:一是更新维护通讯、供电设备,以备接下来一年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完成自动观测任务;二是为明年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三……
(1)南极科考队为明年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4分)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对“数字南极”利用,叙述错误的为(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  )
A.耕地分类和评价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D.学校布局
【小题2】能在很短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的技术是(    )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技术C.全球定位技术D.电子通信技术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1年5月7日7时,我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首枚探空火箭7日7时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部发射场成功发射。这一试验的成功将为中国自主监测空间环境、保障空间活动安全发挥重要作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子午工程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利用了 (   )
①遥感技术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地图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小题2】下列活动可以借助子午工程来完成的是 (   )
①资源勘探 ②某城市道路车流量的分析 ③环境监测 ④人口密度与粮食产量的分析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来最强降雨。房山区青龙湖镇北车营村受泥石流影响损失惨重,国家防总为准确、及时了解灾情,使用了多种地理信息技术。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为准确、及时地了解灾情,应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人工调查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D.数字地球
【小题2】根据获取的信息,准确快捷地统计受灾情况并做出救灾决策,主要依靠
A.数字地球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D.全球定位系统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子午工程是利用120°E附近,北起漠河、经北京、武汉,南至海南并延伸到南极中山站,以及东起上海、经武汉、成都、西至拉萨的沿30°N附近现有的15个监测台站,建成一个以链为主、链网结合的监测网络,运用地磁(电)、无线电、光学和探空火箭等多种手段,连续监测地球表面、20~30千米以上到几百千米的中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磁层,以及十几个地球半径以外的行星际空间环境。这一工程的应用目标则是减少和避免灾害性空间天气对空间和地面高技术系统及人类健康的危害。据此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子午工程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利用了
①遥感技术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③④B.②④C.②③D.①②
【小题2】下列活动可借助子午工程完成的是
①天气预报②粮食产量分析③商业区人流量的分析④城市环境监测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④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发生在西太平洋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10公里。据此完成下题。
地震导致这里的海底向东南方向移动了24米,海底高度增加了3米。观测本次地壳变动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是
A.RS技术B.GPS技术C.GIS技术D.数字地球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3S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用GPS和RS可以对城市土地利用率进行有效的监测和估算
B.运用RS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区域的动态信息
C.运用GIS,可以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
D.运用GIS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的影像。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地海拔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C.乙甲丙丁D.甲丁乙丙
【小题2】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的区域,主要利用的技术是
A.遥感(RS)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D.北斗导航系统(BDS)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