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卫星监测,2013年4月7日,太湖宜兴、常州水域初次出现蓝藻水华,至5月14日,太湖蓝藻聚集面积达3平方千米,目前主要集中于无锡梅梁湖、十八湾一带。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在此监测过程中,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小题2】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对蓝藻的未来分布趋势以及治理方法作出全方面的分析,寻求最佳治理方案。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小题1】在此监测过程中,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 B.GPS | C.GIS | D.手工绘图 |
A.RS | B.GPS | C.GIS | D.人工统计分析 |
2013年第30号超强台风“海燕”11月8日袭击菲律宾,给菲律宾部分地区带来灾难性的毁灭,9日靠近我国南海海域。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情况,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小题2】在对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①GIS技术 ②GPS技术 ③RS技术 ④“数字地球”技术
【小题3】台风中心进入我国南海时,广东大部分地区吹()

【小题1】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情况,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遥感技术 | B.全球定位系统 |
C.地埋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系统 |
①GIS技术 ②GPS技术 ③RS技术 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③ |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南风 | D.西北风 |
地处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的玛旁雍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常与附近的冈仁波齐峰并称为“神山圣湖”。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近年来玛旁雍错面积有增大的趋势,可用于监测湖面面积变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小题2】下表为某月冈仁波齐峰上一观测点连续一段时间内测到的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读下表并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某月”为

【小题1】近年来玛旁雍错面积有增大的趋势,可用于监测湖面面积变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 B.GIS | C.GPS | D.GPRS |

A.3月 | B.6月 | C.9月 | D.12月 |
2012年11月中旬我国北方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出现了严重的雪灾,尤其是内蒙古东部地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雪灾监测中主要采用的技术是()
【小题2】上述灾情统计的汇总、分析评估主要是依靠()
【小题1】雪灾监测中主要采用的技术是()
A.RS | B.GIS | C.GPS | D.电子地图 |
A.RS | B.GIS | C.GPS | D.数字地球 |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范围变化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获取该图像最快捷的手段是()
【小题2】图示区域()

【小题1】获取该图像最快捷的手段是()
A.遥感技术 | B.全球定位系统 |
C.地理信息系统 | D.现场测量技术 |
A.城市范围变化不大 | B.水体面积不断缩小 |
C.植被范围覆盖不断减少 | D.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
某大学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绘制了广州市公交等时线图(等时线是指在相同时间内利用公交可达最大范围的边际线),用于研究“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下面是以广州市天河区作为出发地点,绘制的当地12时、14时、16时、18时四个不同时刻下时间粒度为1小时的等时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四幅等时线图中,与当地18时的交通情况较为相符的是( )
【小题2】制作公交等时线图主要依靠( )
【小题3】下列关于解决广州市交通拥堵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由公交优先转为顺风拼车优先,减轻公共交通运输压力
②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让多数人不流动或少流动
③建设开放式小区,发挥“毛细血管”型路网作用
④大力拓宽现有道路,提高机动车通行能力
【小题1】四幅等时线图中,与当地18时的交通情况较为相符的是( )
A.![]() | B.![]() |
C.![]() | D.![]() |
A.公交乘客手机GPS和RS | B.公交车GPS和RS |
C.公交乘客手机GPS和GIS | D.公交车GPS和GIS |
①由公交优先转为顺风拼车优先,减轻公共交通运输压力
②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让多数人不流动或少流动
③建设开放式小区,发挥“毛细血管”型路网作用
④大力拓宽现有道路,提高机动车通行能力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亚马孙雨林是功能强大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但雨林生态系统又是非常脆弱的。下图是美国宇航局EO—1卫星 2009年7月26日拍下的亚马孙雨林地区的一张卫星照片:巴西一家铁矿区对“地球之肺”所造成的破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获取以上图片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小题2】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小题1】获取以上图片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 B.GPS | C.GIS | D.数字地球 |
A.“京津冀”地区雾霾连连 | B.产生厄尔尼诺现象 |
C.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 | D.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 |
2016年1月21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6.4级地震。图为地震发生地点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地震发生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
【小题2】图中()

【小题1】地震发生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
A.确定震中精确位置 | B.测定地震震级和烈度 |
C.评估地震灾害损失 | D.监测人员的伤亡情况 |
A.青海省受地震影响经济损失巨大 |
B.祁连山区,雪线高度由西向东逐渐升高 |
C.地处我国地势第三阶梯,年太阳辐射量较强 |
D.湟水谷地是青海重要的农业区 |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2010年9月17日发布的一幅气象卫星云图,同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针对第11号台风“凡亚比”的橙色预警。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图示气象卫星云图的获得主要是运用了()
【小题2】通过第11号台风“凡亚比”的监测,分析多幅卫星的云层图片,可以获得()
①台风中心位置 ②台风的强度和速度 ③台风所造成的降水范围 ④台风的移动方向 ⑤台风的登陆地区

【小题1】图示气象卫星云图的获得主要是运用了()
A.全球定位系统 | B.卫星遥感技术 |
C.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虚拟技术 |
①台风中心位置 ②台风的强度和速度 ③台风所造成的降水范围 ④台风的移动方向 ⑤台风的登陆地区
A.①②③⑤ | B.②③④⑤ | C.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2015年9月30日7时13分,中国第四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导航系统使用以后,可以( )
A.估算华北平原的小麦产量 |
B.进行大规模的人口普查 |
C.动态监测滇池水质 |
D.确定山脉主峰的海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