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城市Y灾害分析模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X地理信息技术是指
【小题2】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Y灾害加剧的人为原因可能是

【小题1】图中X地理信息技术是指
A.地理信息系统 | B.遥感 | C.空间定位系统 | D.数字地球 |
A.年降水量增大 | B.地面硬化面积扩大 | C.热岛效应增强 | D.绿地面积增加 |
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在“2010大连国际马拉松赛”组织赛的各个部门,成为本届马拉松赛的亮点。下图为“120急救指挥中心对此次马拉松比赛出救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组委会接到赛道某地点一个急救电话,需要通过120急救指挥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救护车到达事故地点,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救护车离事故地点最近,所利用的技术是
A.GPS+GIS | B.GPS+RS |
C.RS | D.GIS+RS |
A.计算机技术 |
B.GPS信号接收机 |
C.地理信息系统 |
D.遥感 |
目前,发达国家已开始把GPS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即所谓的“精准农业耕作”。GPS在“精准农业耕作”中可( )
①获取农田信息 ②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 ③决策管理措施 ④将产量和土壤状态信息装入带GPS设备的喷药、施肥设备
①获取农田信息 ②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 ③决策管理措施 ④将产量和土壤状态信息装入带GPS设备的喷药、施肥设备
A.①②③④ | B.①④ | C.②③④ | D.①② |
我国能源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且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为实现区域发展与能源资源的供给平衡,就必须进行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陆上天然气集中分布在( )
A.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
B.内蒙古、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
C.新疆、青海、川渝、吉林 |
D.山东、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
A.华北地区、东北地区 | B.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
C.华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 D.华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 |
A.带动了新疆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
B.缓解了新疆能源紧张问题 |
C.可把上海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
D.加剧了上海的大气污染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

(1)淮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试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①气候:________;②地形:________;③水系:________。
(3)沟通我国南北方的内河运输干线A是________。这条水运干线随着我国________工程东线的实施,将发挥新的作用。
材料一:2003年6~7月,我国淮河流域遭受了前所未遇的水灾,200万公顷农田受到威胁,被水围困人口达210万,倒塌房屋15万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180亿元。
材料二:淮河流域图

(1)淮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试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①气候:________;②地形:________;③水系:________。
(3)沟通我国南北方的内河运输干线A是________。这条水运干线随着我国________工程东线的实施,将发挥新的作用。
从天然气消费结构来看,四大天然气消费领域分别为城市燃气、发电、化工、工业燃料。下图为我国气化人口和气化率(指使用燃气的城市非农人口数与城市非农人口总数之比)变化趋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相对于煤炭而言,天然气的突出优势是( )
A.储量大,分布广 | B.易开采,易运输 |
C.热值高,污染小 | D.可再生,能循环 |
A.天然气的消费量将超过煤炭 | B.能源消费结构将得到明显改善 |
C.城乡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 | D.能源进口总量将会大幅度下降 |
木里煤田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大面积露天采煤,当地绿色的高山草甸变成了大片黑色和灰白色的深坑,生态环境修复因难。下图示意木里煤田位置。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木里煤田露天开采可能导致( )
A.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 | B.冰川面积快速萎缩 |
C.河流年径流量增加 | D.草甸生态系统趋于复杂 |
A.技术落后 | B.交通不便 |
C.自然环境恶劣 | D.高寒缺氧 |
M河流城(图a)无霜期170一180天,年均降水量540mm,主要集中在汛期,水土流失面积较广。某河流研究小组以数据模拟的方法分析2006一2010年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情景1一情景5)变化情况下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图b)。
【小题1】M河流域地处
A.燕山山脉 | B.太行山区 | C.华北平原 | D.山东丘陵 |
A.适当开垦耕地 | B.退耕还林还草 |
C.退草还林 | D.增加城市用地 |
山西、陕西两省为我国北方主要农业区。读图回答问题。
(1)根据右图指出两省北部省界的特点,并说明该界线两侧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
(2)从土地利用状况和自然因素分析两省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

(1)根据右图指出两省北部省界的特点,并说明该界线两侧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
(2)从土地利用状况和自然因素分析两省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