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
A.山西的农作物遭受寒潮的袭击B.臭氧层出现空洞,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C.我国因水旱灾害,每年损失巨大D.2000年春夏之交我国北方不少地区出现蝗虫灾害,农作物因此而减产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关于目前我国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
B.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已得到基本控制,但农村越来越严重
C.工业“三废”排放物有所控制,农村乡镇企业排放物增加
D.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破坏已得到基本控制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图建立自然保护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原则。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________的生存,要保持适度的________规模,合理开发利用________,处理好________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2)B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性原则:公众是消费者,又是________者,也是环境的________者,我们要自觉接受________和________的教育和培训,监督________和_______活动,积极购买________商品。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桑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生长周期短。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以桑叶为食。“东桑西移”是国家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将桑蚕产业重心向中西部转移,下图所示区域是传统桑蚕主产区浙江、江苏、广东的桑蚕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河池市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把桑蚕业培育发展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了河池市桑蚕产业循环经济生产基地(生产模式如图乙),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化之路。

(1)描述甲地区的地形特点。
(2)分析河池市发展桑蚕产业循环经济的优越性。
(3)简述浙江、江苏两省桑蚕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原因。
(4)图示区域发展桑蚕业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说明理由。
(5)为河池地区循环经济生产基地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意见。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也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有(  )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 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以保护繁育期的鸟、兽、鱼、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小题2】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避免环境问题产生的有效途径是(  )
A.尽量减少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B.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步进行
C.先污染后治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互不影响D.对污染严重的企业采取罚款和关停并转措施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基础是__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在该复合系统中,最核心的因素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所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变革___________。
(3)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势必出现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
(4)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垃圾归类,回收利用B.过量开采地下水
C.建立“树木银行”D.开发利用太阳能代替矿物能源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发展中国家,其社会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发展的观念B.公平的观念C.环境的观念D.权利的观念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生存发展的基础,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发展的观念B.公平的观念C.环境的观念D.权利的观念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________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明确的定义(  )
A.《中国21世纪议程》B.《吕氏春秋》
C.《我们共同的未来》D.《我们的大自然计划》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