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2010年我国部分地区小麦的收割时间。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四地小麦收割时间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小题2】农业部门调查全国小麦播种面积和生长状况,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地区 | 收割开始时间 |
山东 | 5月26日 |
湖北 | 5月18日 |
北京 | 6月12日 |
吉林 | 7月13日 |
【小题1】四地小麦收割时间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量 | B.纬度 | C.地形 | D.劳力数量 |
A.GIS | B.GPS | C.RS | D.数字地球 |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在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方面,有许多特征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该地所产长绒棉、瓜果品质优良,其中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
【小题2】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小题1】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
A.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 |
B.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 |
C.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 |
D.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 |
A.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
B.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重灌溉农业的发展 |
C.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 |
D.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 |
奥克尼群岛是英国苏格兰东北部一群岛,畜牧业发达,农产品以牛肉和鸡蛋为主,与苏格兰之间有定期的航空和海上交通线。群岛上分布着新石器时代遗址——麦豪石室,它的甬道入口方位恰好可以接收到冬至日傍晚的落日余晖,在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将其内室照亮,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借助网络摄像头观看到这一奇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群岛农业迅速发展的制约因素是( )
【小题2】郑州观众借助网络摄像头观看这一奇观的时间约为( )

【小题1】该群岛农业迅速发展的制约因素是( )
A.岛屿地域狭小,饲料大部分靠进口 |
B.纬度高,光照缺乏,热量不足 |
C.远离大陆,市场狭小,商品率低 |
D.地形崎岖,机械化水平低 |
A.6:40 | B.10: 40 | C.19: 40 | D.22: 40 |
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是一种集覆盖抑蒸、垄淘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新型地膜覆盖技术。甘肃省利用该技术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下图示意“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是充分利用了( )
【小题2】下列不属于该技术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有利影响的是( )

【小题1】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是充分利用了( )
A.光照 | B.热量 | C.降水 | D.土壤 |
A.增强昼夜温差 | B.减少水分蒸发 |
C.防止大风掀膜 | D.抑制田间杂草 |
读“河西走廊自然景观示意图”,该地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
①气象灾害少 ②水源较丰富 ③热量充足,一年两熟 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①气象灾害少 ②水源较丰富 ③热量充足,一年两熟 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A.②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读下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小题2】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限制条件主要是

【小题1】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
C.引黄河水灌溉方便 |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
A.灌溉条件较差 | B.气温低,热量不足 |
C.日照时间短 | D.土壤盐碱化严重 |
图a、图b和图c为“吐鲁番葡萄种植过程中部分重要环节”;图d为“吐鲁番市区步行街2000米葡萄长廊”。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吐鲁番葡萄藤蔓剪枝分为冬剪和夏剪,冬剪在秋末葡萄藤埋土前完成;夏剪指生长季节的修剪。则对冬剪和夏剪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冬剪利于葡萄藤下架覆土,夏剪利于葡萄果实增加光照
② 冬剪利于剪除患病虫的藤蔓,夏剪可以去除无用的芽和新梢
③ 冬剪和夏剪主要是为了增加葡萄产量
④ 冬剪和夏剪主要是为了提高葡萄品质
【小题2】秋末冬初,吐鲁番各地开始对土地开深沟,葡萄藤下架并被埋土覆盖,来年再去拨土,重新上架。当地对葡萄藤下架并被埋土覆盖的主要目的是()
【小题3】吐鲁番市区步行街2000米葡萄长廊街景,极具地域特色,下列选项属于该景观主要作用的是()
①扩大葡萄种植面积 ②增加绿地面积 ③美化环境,吸附灰尘 ④彰显地域特色

【小题1】吐鲁番葡萄藤蔓剪枝分为冬剪和夏剪,冬剪在秋末葡萄藤埋土前完成;夏剪指生长季节的修剪。则对冬剪和夏剪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冬剪利于葡萄藤下架覆土,夏剪利于葡萄果实增加光照
② 冬剪利于剪除患病虫的藤蔓,夏剪可以去除无用的芽和新梢
③ 冬剪和夏剪主要是为了增加葡萄产量
④ 冬剪和夏剪主要是为了提高葡萄品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A.防风沙 |
B.防冻害 |
C.减少植物蒸腾作用,防止水分流失 |
D.覆土隔绝空气,减少来年虫害 |
①扩大葡萄种植面积 ②增加绿地面积 ③美化环境,吸附灰尘 ④彰显地域特色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及拉美甲国的马铃薯产区分布图


材料二 马铃薯(俗名土豆),口感较好,营养丰富、均衡。适应性强,喜凉,需水量不大,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山区。我国很多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这些地方的经济往往欠发达,当地农民多年来都以种植马铃薯为生,但马铃薯的产业链较短,且新鲜马铃薯不易保存,滞销现象严重。下图为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分布图。

材料三 2015年1月6日,中国农业部发布消息称,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提出“推动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马铃薯主粮化就是将马铃薯加工成适合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实现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的转变,使其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
材料四 马铃薯单产数据,单位:千克/公顷 (见下表)
(1) 据材料一简述图示两区域发展马铃薯种植的相同自然条件。
(2) 试分析我国推行马铃薯主粮化的原因。
(3) 结合材料及所学,推断我国马铃薯主粮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图中我国四个区域中哪个区域为推广种植马铃薯的最佳区域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及拉美甲国的马铃薯产区分布图


材料二 马铃薯(俗名土豆),口感较好,营养丰富、均衡。适应性强,喜凉,需水量不大,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山区。我国很多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这些地方的经济往往欠发达,当地农民多年来都以种植马铃薯为生,但马铃薯的产业链较短,且新鲜马铃薯不易保存,滞销现象严重。下图为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分布图。

材料三 2015年1月6日,中国农业部发布消息称,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提出“推动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马铃薯主粮化就是将马铃薯加工成适合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实现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的转变,使其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
材料四 马铃薯单产数据,单位:千克/公顷 (见下表)
| 中国 | 甲国 | 世界平均 |
单产 | 27 000 | 57 000 | 45 000 |
(1) 据材料一简述图示两区域发展马铃薯种植的相同自然条件。
(2) 试分析我国推行马铃薯主粮化的原因。
(3) 结合材料及所学,推断我国马铃薯主粮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图中我国四个区域中哪个区域为推广种植马铃薯的最佳区域并说明理由。
林下经济是近几年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林下经济多采用林一菌、林一药、林一禽、林一草一牧等模式,很少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其主要原因是()
【小题2】林下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
【小题1】林下经济多采用林一菌、林一药、林一禽、林一草一牧等模式,很少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其主要原因是()
A.粮食价格低,经济效益差 |
B.种植粮食劳动强度大,农民积极性低 |
C.林下水源紧缺,粮食作物生长需水量大 |
D.林下光照不足,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 |
A.环境承载力有所上升 |
B.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与数量增加 |
C.环境污染程度下降 |
D.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 |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南非为世界第四大鲜食葡萄出口国,每年都有大量鲜食葡萄通过海运、空运方式出口到欧美地区,其中海运一般需要10—30天时间。下图为南非等高线、年降水量线、耕地分布示意图。

(1)分析南非鲜食葡萄大量出口到欧美地区的主要原因。
(2)为扩大鲜食葡萄在欧美市场的份额,说明南非应采取的措施。
南非为世界第四大鲜食葡萄出口国,每年都有大量鲜食葡萄通过海运、空运方式出口到欧美地区,其中海运一般需要10—30天时间。下图为南非等高线、年降水量线、耕地分布示意图。

(1)分析南非鲜食葡萄大量出口到欧美地区的主要原因。
(2)为扩大鲜食葡萄在欧美市场的份额,说明南非应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