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B. 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 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 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
【小题2】对甲所在地区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 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 B. 主要从事旱地耕作
C. 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 D. 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

【小题1】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B. 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 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 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
【小题2】对甲所在地区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 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 B. 主要从事旱地耕作
C. 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 D. 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某种农作物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图示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小题2】该农作物的最大产区是
【小题3】该农作物种植可缓解某些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的根本原因是

【小题1】下列有关图示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科技水平高 | B.水利工程量大 |
C.单产高 | D.机械化水平低 |
A.亚洲 | B.非洲 | C.南美洲 | D.欧洲 |
A.该农作物地区适应性强 |
B.该农作物种植技术简单 |
C.该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
D.该农作物种植很适合于小农经营 |
肯尼亚(如下图所示)是当今世界第四大鲜切花出口国,其鲜花产业链已非常成熟,花期长、品种多、样式新等优势,让肯尼亚鲜花在市场上颇受欢迎。近年来出口至中国的鲜切花逐年递增,中国成为肯尼亚鲜花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肯尼亚鲜切花运往中国主要通过( )
A.铁路运输 | B.航空运输 | C.海洋运输 | D.公路运输 |
A.先进的冷藏和保鲜技术 | B.充足且廉价的种植农民 |
C.成熟的市场和营销策略 | D.先进的育种和种植技术 |
A.农村地区 | B.中高端市场 | C.西部地区 | D.中低端市场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新疆棉花生长优越的自然条件。
(2)据材料总结澳大利亚的棉花种植具有 的特点;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
(3)图中A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与下表中的 (甲或乙)对应。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棉花面积、单产、总产、调出量已连续19年位居全国首位,为推动我国棉花生产和纺织工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材料二 澳大利亚常年植棉面积50万公顷,平均一个农场400公顷(6000亩),是我国户均植棉面积的2000倍;澳大利亚棉花生产的全过程都实现了机械化;大面积种植同一个品种,采用同一个生产模式,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材料三 左图为新疆棉花种植区域分布图,右图为澳大利亚农业区域分布图

(1)新疆棉花生长优越的自然条件。
(2)据材料总结澳大利亚的棉花种植具有 的特点;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
(3)图中A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与下表中的 (甲或乙)对应。

兰州高原夏菜具有很高的质量安全水平,在国家农业部进行的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一直名列前茅,是我国著名夏菜外调基地之一,热销全国多个城市。但是,2016年出现“史上最严重”菜价暴跌,地头价不到往年的十分之一,菜农损失惨重。与此相对的是,最终消费者却没有明显感觉到夏菜价格下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兰州高原夏菜质量较高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小题2】2016年兰州高原夏菜陷入销售困境的可能原因是
①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 ②收获期集中上市 ③品质变差 ④种植规模扩大过快
【小题3】避免兰州高原夏菜再次陷入滞销困境的有效途径是
①完善蔬菜市场营销战略,拓宽流通渠道,增加流通环节
②提高蔬菜加工转化能力,扩大蔬菜用量
③找准市场信息,开展订单经销
④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蔬菜品质
【小题1】兰州高原夏菜质量较高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 B.黑土肥沃,农业科技发达 |
C.降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 | D.土地面积广阔,劳动力丰富 |
①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 ②收获期集中上市 ③品质变差 ④种植规模扩大过快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①完善蔬菜市场营销战略,拓宽流通渠道,增加流通环节
②提高蔬菜加工转化能力,扩大蔬菜用量
③找准市场信息,开展订单经销
④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蔬菜品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2008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小题1】气候变化威胁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可能是
A.气候变化造成可耕地退化 | B.灾害性天气增加,粮食减产 |
C.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和杂草蔓延 | D.气候变化导致农业投入减少 |
①我国人口众多,粮食消费量大
② 耕地退化严重,粮食生产压力大
③ 用玉米生产乙醇成本高
④ 畜牧业发展迅速,饲料玉米消费量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2分)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和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结合左图说明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4分)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分析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于地温的原因。(8分)
(3)寿光是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冬暖式蔬菜大棚于1989年从三元朱村兴起,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如今已有27年历史,寿光农业蓬勃发展,试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参考图13,分别说明冬季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6分)
(4)下图是我国北方地区某小型大棚蔬菜生产模式图,棚顶用塑料薄膜密封,背面是冬季用以御寒和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回答下列问题。

①理论上,工作门打开时,门槛处的水平气流方向一般应( )
A.向南 B.向北 C.向东 D.向西
②经测算,某日11点55分(北京时间)时,该大棚内(含地面)单位时间直接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该大棚可能位于( )
A.山东省 B.河南省 C.山西省 D.陕西省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和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结合左图说明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4分)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分析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于地温的原因。(8分)
(3)寿光是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冬暖式蔬菜大棚于1989年从三元朱村兴起,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如今已有27年历史,寿光农业蓬勃发展,试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参考图13,分别说明冬季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6分)
(4)下图是我国北方地区某小型大棚蔬菜生产模式图,棚顶用塑料薄膜密封,背面是冬季用以御寒和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回答下列问题。

①理论上,工作门打开时,门槛处的水平气流方向一般应( )
A.向南 B.向北 C.向东 D.向西
②经测算,某日11点55分(北京时间)时,该大棚内(含地面)单位时间直接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该大棚可能位于( )
A.山东省 B.河南省 C.山西省 D.陕西省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对图中A岛聚落分布影响最强的因素是
【小题2】正确表述A、B两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是
A. 大规模经营,机械化水平高 B. 精耕细作,单产高但商品率低
C. 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型农业 D. 经济收入稳定,生态效益高

【小题1】对图中A岛聚落分布影响最强的因素是
A.地形 | B.河流 | C.气候 | D.交通 |
A. 大规模经营,机械化水平高 B. 精耕细作,单产高但商品率低
C. 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型农业 D. 经济收入稳定,生态效益高
读丹麦地理位置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中丹两国最适宜开展的能源合作项目是( )
【小题2】丹麦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小题1】中丹两国最适宜开展的能源合作项目是( )
A.煤炭 | B.石油 |
C.风能 | D.核能 |
A.水稻种植业 | B.商品谷物农业 |
C.大牧场放牧业 | D.乳畜业 |
读我国某地区局部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小题2】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
是
【小题3】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小题1】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A.地形 | B.水源 | C.光照 | D.土壤 |
是
A.水源 | B.地形 | C.海陆位置 | D.土壤 |
A.太阳能、石油 | B.风能、石油 | C.太阳能、水能 | D.水能、天然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