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区域主要经济区域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区域的主要农业区与城市分布在南部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小题2】下列有关甲、乙两农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该区域的主要农业区与城市分布在南部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 | B.气候 | C.水源 | D.资源 |
A.甲农业区草场广布,适合发展乳畜业 |
B.甲农业区地广人稀,利于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
C.乙农业区城市众多,适合发展小麦种植业 |
D.甲农业区旱涝灾害频发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业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1)试比较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

(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3)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为:甲是 ,乙是 。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4)分析甲区域A平原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1)试比较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

(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3)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为:甲是 ,乙是 。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4)分析甲区域A平原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读上海松江家庭农场经营情况的部分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农场主 | 经营方式 | 面积 | 年收入 | 备 注 |
李春风 | 种养结合 | 200亩 | 20万(种田13田万+养猪7万) | 现有53户计划发展100户 |
张小弟 | 机农结合 | 200亩 | 20万(农机服务4万+种田16万) | 现有140户计划年增20% |
总体情况:松江现有家庭农场1206户,经营面积13.66万亩,占全区良田面积的80%,户均年收入10万元左右 |
【小题1】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主要得益于( )
①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 ②交通运输的完善
③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 ④国家政策的扶持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粮食作物品种调整 | B.农业水利工程量减少 |
C.非农用地面积减少 | D.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 |
特里斯坦岛(下图)位于板块交界处,被称为全世界最偏远且有人居住的岛,岛上只有265位居民,经济落后,尚有大片未开垦土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当地食品需要依赖进口,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和种植技术欠缺 | B.气候不适宜放牧,乳畜产品少 |
C.土地资源不足,生产规模小 | D.自然灾害较多,农业受灾严重 |
A.越南 | B.英国 | C.巴西 | D.秘鲁 |
①随处可见黑色多孔的岩石
②进口水果、蔬菜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航空
③全年多刮西南风且风力强劲
④该岛气候较为湿润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根据下表判断甲、乙地区最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游牧畜牧业、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 B.旱作农业、牧场畜牧业 |
C.热带种植园农业、地中海型农业 | D.水田农业、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
东南亚的热带雨林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研究发现,油棕产业的快速发展已严重威胁到雨林中珍稀动物红猩猩的生存。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依据材料推断( )
A.油棕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 |
B.延续“刀耕火种”式农业,能避免雨林生态恶化 |
C.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 |
D.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相互矛盾,不可协调 |
A.油棕种植业属小型自给自足农业 | B.棕榈油榨取工业宜靠近原料产地 |
C.油棕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 D.油棕产业链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 |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图示区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突出的自然条件优势是 。
(2)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
(3)据图指出A省的资源能源优势,说明该区域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及其理由。
(4)读图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洞庭湖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及其主要原因,并说明这种趋势可能带来的后果。

(1)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图示区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突出的自然条件优势是 。
(2)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
(3)据图指出A省的资源能源优势,说明该区域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及其理由。
(4)读图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洞庭湖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及其主要原因,并说明这种趋势可能带来的后果。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地区最适合发展“鱼菜共生”模式的是
【小题2】“鱼菜共生”模式的优势有
①解决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②蔬菜可从鱼塘中汲取养分
③鱼类主要以蔬菜的根系为食 ④丰富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地区最适合发展“鱼菜共生”模式的是
A.黄土高原 | B.太湖平原 | C.华北平原 | D.河西走廊 |
①解决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②蔬菜可从鱼塘中汲取养分
③鱼类主要以蔬菜的根系为食 ④丰富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1)柬埔寨洞里萨湖沿岸农民主要从事渔业捕捞和稻米生产。分析当地农民一年中安排这两项农事活动的时间及其原因。
(2)分析洞里萨湖沿岸出产“世界最好大米”的主要原因。
(3)分析柬埔寨茉莉花香米能够远销欧盟的主要原因。
柬埔寨地处热带地区,旱季(11月到次年4月)、雨季(5月到10月)分明,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传统农业国。该国多次获得“世界最好大米”称誉的茉莉花香米,主要产于洞里萨湖和湄公河的泛滥平原,当地农民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一年一熟种植(生长期5—6个月),产品销往中国、新加坡、欧盟等地。下图示意洞里萨湖的位置及周边地形和水系。

(1)柬埔寨洞里萨湖沿岸农民主要从事渔业捕捞和稻米生产。分析当地农民一年中安排这两项农事活动的时间及其原因。
(2)分析洞里萨湖沿岸出产“世界最好大米”的主要原因。
(3)分析柬埔寨茉莉花香米能够远销欧盟的主要原因。
2010年5月24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召开,结合“美国农业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带标号的四个地区中,种植粮食作物相同而播种时间不同的是
【小题2】若将④处优良的粮食作物品种引入我国,最合适的地点是

【小题1】图中带标号的四个地区中,种植粮食作物相同而播种时间不同的是
A.①和② | B.①和③ |
C.②和④ | D.③和④ |
A.三江平原 | B.辽河平原 | C.华北平原 | D.长江三角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