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柴达木盆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地质历史时期为一个巨大的咸水湖泊。现今,柴达木盆地内分布有大量的钾盐矿床,其保有储量约占全国81.08%,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储量也十分丰富。 
材料二:青海省地理要素分布及统计图(图1、图2)。 

(1)简析该地区钾盐矿床形成过程。(6分) 
(2)分析柴达木盆地内的人口特征。(10分) 
(3)青海省种植业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评价湟水谷地夜雨率特征对种植业的影响。(10分)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完成各题。
材料一:我国新疆、山东两省区等高线及棉花产区分布图

材料二:图a中甲地、图b中乙地棉花产区气温和降水资料

(1)据等高线可知,甲棉花产区地形类型是    ,乙棉花产区地形类型是 。(2分)
(2)甲、乙两大棉花产区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2分)
(3)甲棉花产区比乙棉花产区更具优势的自然条件是 。(2分)
(4)据材料二,比较甲、乙两棉花产区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4分)
(5)新疆和山东两省区都是我国人口主要迁入省区,但引起两省区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有所不同,试比较两省区人口迁入不同的原因。(4分)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平(%)
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小题1】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小题2】我国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打破了传统的“南稻北麦”格局,三江平原可以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B.日出最早,光照充足
C.地势低平,黑土广布D.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1996 - 2008年福建省的耕地面积、人口数量、GDP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等)变化曲线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对图中曲线判读正确的是
A.①人口数量②耕地面积③ GDP
B.①耕地面积②人口数量③ GDP
C.①人口数量②GDP③耕地面积
D.①耕地面积②GDP③人口数量
【小题2】据图文资料可知,福建省
A.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呈正相关
B.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始终快于GDP
C.上世纪90年代末人口出现负增长
D.固定资产投资可能造成耕地面积变化
【小题3】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加大,不可能使
A.城市等级快速提升B.城市地域结构更合理
C.城市规模不断扩大D.城市化进程加快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表示2011年我国四省市的农村居民土地经营情况,表为2011年四省市的总人口。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分别代表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云南省的是
A.丙、甲、乙、丁B.丁、甲、乙、丙
C.丙、乙、甲、丁D.丁、乙、甲、丙
【小题2】经营性耕地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丁、乙、丙、甲B.乙、丁、甲、丙
C.乙、丁、丙、甲D.丁、乙、甲、丙
【小题3】与乙地相比,丁地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①雨热同期 ②土壤肥沃 ③生长期长 ④劳动力廉价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l0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B岛地处板块边界上,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印尼2亿多人中有一半以上居住在该岛,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l)描述A岛的地形特征。(2分)
(2)说明B岛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3分)
(3)印度尼西亚政府大力鼓励B岛人口向C岛移民,试分析原因。(2分)
(4)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3分)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澳大利亚最大钢铁公司在印度投资建立多家工厂,以满足印度汽车制造商和建筑商对钢材的大量需求。
材料二:印度已成为向澳大利亚移民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
材料三:下图是澳大利亚和印度略图。

(1)左图A区域是世界著名的混合农业区,指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自然条件和解决措施,并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因素。(5分)
(2)简析印度吸引澳大利亚钢铁公司建厂的主要区位条件。(4分)
(3)分析大量印度人移民澳大利亚对迁入地的影响。  (4分)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示意图以及美国人口迁移示意图


(1)图甲中,从农作物种植上来看,A是 带,C是 带,D是    带,D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2)东北部工业区在美国的地位有逐年下滑的趋势,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读图丙,说明人口迁移③发生的原因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川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年份
常住人口(万人)
人口性别比(男性:女性;女性为100)
0—14岁(%)
15—65岁(%)
>65岁(%)
城镇人口比例(%)
2000年
8329.10
106.98
22.65
69.90
7.45
26.69
2010年
8041.82
103.14
16.97
72.08
10.95
40.18
广东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年份
常住人口(万人)
人口性别比(男性:女性;女性为100)
0—14岁(%)
15—65岁(%)
>65岁(%)
城镇人口比例(%)
2000年
8642
103.82
24.18
69.82
6.1
55.02
2010年
10430
109.00
16.9
76.4
6.8
66.2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与四川省相比,广东省在2000年至2010年间,人口变化特点有何不同,并分析该省大于65岁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四川的最主要原因。
材料二  读下面“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及“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
农产品
玉米
蔬菜
苹果
乳、肉、蛋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5
30
15
50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广州近郊    B.济南远郊 C.西安近郊 D.上海郊区
(3)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三个生产过程中,    的环境效益最大。
(4)该市农村地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用它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5)简要分析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川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年份
常住人口(万人)
人口性别比(男性:女性;女性为100)
0—14岁(%)
15—65岁(%)
>65岁(%)
城镇人口比例(%)
2000年
8329.10
106.98
22.65
69.90
7.45
26.69
2010年
8041.82
103.14
16.97
72.08
10.95
40.18
广东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年份
常住人口(万人)
人口性别比(男性:女性;女性为100)
0—14岁(%)
15—65岁(%)
>65岁(%)
城镇人口比例(%)
2000年
8642
103.82
24.18
69.82
6.1
55.02
2010年
10430
109.00
16.9
76.4
6.8
66.2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与四川省相比,在2000年至2010年间,人口变化特点有何不同,分析广东省大于65岁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四川的最主要原因。
材料二、读下面“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及“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
农产品
玉米
蔬菜
苹果
乳、肉、蛋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5
30
15
50
(2)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    B.交通 C.市场    D.土壤
(3)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三个生产过程中,    的环境效益最大。
(4)该市农村地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用它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5)简要分析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