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③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A.季风农田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
【小题2】下列关于①地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优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市场适应性强B.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C.有利于合理安排农事活动D.精耕细作,单产高
【小题3】②地农业地域类型商品率低,主要的原因是
A.农业单产低B.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
C.农业科技水平低D.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图中所示四个国家中,适宜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是(  )
A.B.C.D.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芒果原产于热带雨林地区。世界上最贵的芒果却产于日本,名为“太阳之子”。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热带雨林地区大量种植芒果并进入国际市场,该芒果的种植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商品谷物农业B.地中海式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D.水稻种植业
【小题2】日本本土成功种植芒果,主要改良的自然因素是
A.降水B.热量
C.光照D.土壤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北美洲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北美洲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地中海式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型农业
D.热带种植园农业
【小题2】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①机械化水平高
②商品率高
③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④集中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⑤耗费能源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所在区域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其形成的区位条件有_______。
(2)c、d两个农业区(带)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其生产特点是________。
(3)说出字母e所在区域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在西欧形成该类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甲国是继美国、欧盟以后的番茄产业第三大生产国和第一大出口国,甲国图示区域凭借优越的地域优势和产业政策,番茄种植和加工近年来迅猛发展,番茄制品的产销量占全国的90%以上。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国图示区域种植的番茄成色好,营养丰富,品质优良,其原因(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病虫害少
C.地势平坦D.水资源丰富
【小题2】甲国图示区域农民常在瓜田地里放砂石是为了(    )
A.减少土壤水分蒸发B.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C.增加土壤肥力D.增大土壤日温差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茶树喜温暖、好雨雾、怕积涝、耐酸怯碱。我国茶树种植面积广大,下图为我国四大茶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四大茶区自然环境的共同特征是(   )
A.1月均温在0℃以上B.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C.地形类型为丘陵D.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小题2】我国自古以来就通过“茶马古道”将西南茶区的茶叶运往高寒的青藏地区,“茶马古道”兴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B.交通C.政策D.劳动力
【小题3】江南茶区中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是(  )
A.科技投入大,机械化水平高B.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多发
C.家庭大农场经营,商品率高D.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河西走廊是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因位于兰州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得名。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河被该地区誉为“母亲河”,该流域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可能导致
A.整个流域地下水位上升
B.下游湖泊湖水富营养化
C.下游湖泊面积逐渐缩小
D.河流改道由东北流向西南
【小题2】甲河下游地区是开发历史悠久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土壤B.水源C.地形D.热量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东西向铁路修路成本较高;南北向铁路运输压力相对较小。
(1)据图分析美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压力相对较小的原因
(2)分析美国五大湖地区乳畜业的形成条件
加利福尼亚州年降水量北部约1250mm,南部不足200mm。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该州实施了北水南调工程。
(3)简述该工程对北部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4)说明海岸山脉的内力作用成因   ,简述该地应对地质灾害的共同措施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