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丙三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丙图中的点,能正确反映甲、乙两地区降水特征的依次是()
【小题2】关于甲乙两国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丙图中的点,能正确反映甲、乙两地区降水特征的依次是()
A.② ③ | B.④ ② | C.③ ④ D ④ ①[ |
A.乙国工业基础雄厚,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畜产品及资本和技术 |
B.甲国是发达国家,旅游业发达 |
C.甲国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
D.乙国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
下表反映的是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农场农业发展的特点是()
【小题2】我国该类农场的典型分布区的区域特征是()
【小题3】20世纪50-70年代,我国人口大规模迁往我国该类农场的典型分布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④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农事安排 | 休耕、机器保养及维修 | 犁耕 | 耙土及播种 | 除杂草、施肥 | 收割 | 贮存麦种和售卖 | 休耕、机器保养及维修 |
【小题1】该农场农业发展的特点是()
A.面向城市市场的集约化、商品化农业 |
B.单产高,但商品率低 |
C.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
D.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 |
A.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
B.农业实现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
C.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
D.大陆性稍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区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④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如下图所示,北方某村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养猪场。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小题2】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② 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 新疆吐鲁番盆地瓜果生产 ④ 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小题1】该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季风水田农业 | B.乳畜业 |
C.混合农业 | D.商品谷物农业 |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② 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 新疆吐鲁番盆地瓜果生产 ④ 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 ②水源 ③光照 ④市场 |
B.①水源 ②地形 ③热量 ④市场 |
C.①地形 ②国家政策 ③土壤 ④科技 |
D.①土壤 ②热量 ③地形 ④国家政策 |
读图“浙江省某地农业生产活动场景图”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资料: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人多地少的矛盾极为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前,浙江省山区水土流失严重;90年代后,经大力治理,水土流失面积逐渐下降。
(1)图中所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有 、 等,发展粮食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 等。(5分)
(2)90年代以前,浙江省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等。
(3)水土流失给浙江省造成的危害有 (双项选择)。
(4)浙江省治理水土流失采取的措施有 、 等。

资料: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人多地少的矛盾极为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前,浙江省山区水土流失严重;90年代后,经大力治理,水土流失面积逐渐下降。
(1)图中所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有 、 等,发展粮食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 等。(5分)
(2)90年代以前,浙江省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等。
(3)水土流失给浙江省造成的危害有 (双项选择)。
A.污染河流 | B.降低山区土壤肥力 |
C.诱发地震 | D.泥沙淤积河道和水库 |
下图是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回答下列各题。(14分)

(1)甲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乙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c 和d两个农业区(带)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和 。
(2)比较:甲和乙所示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差异。
(3)a区域对应的是下图中的 (填字母)气候类型。

(4)a和b区域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 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

(1)甲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乙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c 和d两个农业区(带)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和 。
(2)比较:甲和乙所示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差异。
区域 | 生产规模 | 商品率 |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 |
甲 | | | |
乙 | | | |
(3)a区域对应的是下图中的 (填字母)气候类型。

(4)a和b区域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 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
下图为亚洲局部地区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阴影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小题2】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生产特点有()
①商品率高 ②劳动密集型农业 ③生产规模大
④传统的精耕细作的方式 ⑤机械化水平较低

【小题1】图中阴影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 B.季风水田农业 |
C.混合农业 | D.大牧场放牧业 |
①商品率高 ②劳动密集型农业 ③生产规模大
④传统的精耕细作的方式 ⑤机械化水平较低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①③④ | D.③④⑤ |
(11分)读世界部分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农业地域类型是 。其得以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有① ;② ;③ ;④ 。(5分)
(2)C、D两城市北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最主要的原因是该地区 。(2分)
(3)A、B两城市中降水较多的是 ;其中A城市东南部有美国最大的电子工业中心,该类工业的发展首先决定于 ,其次决定于 和 。(4分)

(1)图中阴影部分农业地域类型是 。其得以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有① ;② ;③ ;④ 。(5分)
(2)C、D两城市北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最主要的原因是该地区 。(2分)
(3)A、B两城市中降水较多的是 ;其中A城市东南部有美国最大的电子工业中心,该类工业的发展首先决定于 ,其次决定于 和 。(4分)
某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2014年9月23日这一天对该校附近5米高的电线杆的影子进行测量,并绘制了电线杆影长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农业地域类型为()
【小题2】该地所在地区工业布局类型是()
【小题3】图中电线杆影子最短的时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该地农业地域类型为()
A.种植园农业 | B.水稻种植业 |
C.大牧场放牧业 | D.商品谷物农业 |
A.煤铁复合体型 | B.临海型 | C.临空型 | D.内陆型 |
A.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
B.悉尼的夜景十分美丽 |
C.与北京同一日期的范围一定大于全球一半 |
D.伦敦的工人正赶去上班 |
(22分)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马铃薯性喜温凉,生长期间的温度在13℃至22℃最为适宜,雨量要求播种期在15毫米以上,成熟期在130毫米以上;喜光,但发芽期要求黑暗;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对马铃薯的生长最为有利;充足的肥料有利于提高其产量。
甲地区马铃薯属于北方一耕作区,5月播种,9月收获;乙地区属于西南垂直耕作区,3月播种,6月收获。丙地区近年来实行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新技术种植马铃薯,具体做法是在收割后的稻田里,直接播种马铃薯,然后用稻草均匀覆盖。

(1)说明稻草覆盖技术对马铃薯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8分)
新技术实施后,省去了翻耕、挖穴播种、除草等工序,每亩节省用工5~6个,土壤有机质从1.7%提高到2%,作物增产幅度达31.2%,人均增加产值1235元。
(2)分析采用新型种植方式如何促进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6分)
(3)依据上图中“2010年某市马铃薯价格生成与变化资料”,指出马铃薯从生产到消费的环节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提出降低马铃薯零售价格的主要措施。(8分)
马铃薯性喜温凉,生长期间的温度在13℃至22℃最为适宜,雨量要求播种期在15毫米以上,成熟期在130毫米以上;喜光,但发芽期要求黑暗;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对马铃薯的生长最为有利;充足的肥料有利于提高其产量。
甲地区马铃薯属于北方一耕作区,5月播种,9月收获;乙地区属于西南垂直耕作区,3月播种,6月收获。丙地区近年来实行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新技术种植马铃薯,具体做法是在收割后的稻田里,直接播种马铃薯,然后用稻草均匀覆盖。

(1)说明稻草覆盖技术对马铃薯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8分)
新技术实施后,省去了翻耕、挖穴播种、除草等工序,每亩节省用工5~6个,土壤有机质从1.7%提高到2%,作物增产幅度达31.2%,人均增加产值1235元。
(2)分析采用新型种植方式如何促进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6分)
(3)依据上图中“2010年某市马铃薯价格生成与变化资料”,指出马铃薯从生产到消费的环节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提出降低马铃薯零售价格的主要措施。(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