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 500 米的 A、B、C 三处对我国某地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数据如表。当地表层为潮湿、粘稠的红土土壤,其下为沉积岩层,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区域可能属于( )
【小题2】该区域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

【小题1】该区域可能属于( )
A.向斜谷 | B.背斜谷 | C.向斜山 | D.背斜山 |
A.棉花 | B.大豆 | C.苹果 | D.茶叶 |
下图为我国小麦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种植冬小麦的优势产区是()
【小题2】各产区中东北产区所产小麦品质最优,其原因是图中此种作物可能是()
【小题3】对黄淮海优势产区小麦种植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小题1】种植冬小麦的优势产区是()
A.西南产区与东北地区 | B.长江中下游产区与西北产区 |
C.东北产区与黄淮海产区 | D.黄淮海产区与长江中下游产区 |
A.光照丰富 | B.热量丰富 | C.生长期长 | D.水源丰富 |
A.台风 | B.干热风 | C.病虫害 | D.洪涝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2015年两会甲省代表提出了将该省中西部地区打造成京津冀地区产业向外转移最佳承接地的建议。
(1)说明甲省中西部地区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2)简述图中水稻主要种植区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2015年两会甲省代表提出了将该省中西部地区打造成京津冀地区产业向外转移最佳承接地的建议。
(1)说明甲省中西部地区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2)简述图中水稻主要种植区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含有丰富的地下冰,因此冻土具有流变性。读我国北方某地冻土层冻融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冻土冻融过程的特征是
【小题2】冻土给该地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是

【小题1】该地冻土冻融过程的特征是
A.10月至3月.冻土最大深度在减小 |
B.10月至7月,冻土层厚度在增加 |
C.3月至7月,表层土壤在冻结 |
D.7月至9月,冻土层逐渐消融 |
A.提高土壤肥力 |
B.危害当地生态环境 |
C.使土层疏松,利于农耕 |
D.流变性大,不利于开发利用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最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小题2】甲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小题3】图中表示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农业的字母是()



【小题1】图中甲最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A.泰国湄南河平原 | B.美国五大湖地区 | 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 D.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 |
A.终年高温少雨 | B.人多地少 | C.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 D.地形平坦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读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该农业按产品用途分属于 农业。该区域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自然条件) 、 (社会经济条件)。
(2)乙图中A区域主要农作物是 ,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类型在我国 地区最典型。
(3)乙图所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机械化水平较甲图所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 原因: 。
(4)甲图中城市①与城市②郊区分布了城郊乳畜业,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

(1)甲图所示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该农业按产品用途分属于 农业。该区域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自然条件) 、 (社会经济条件)。
(2)乙图中A区域主要农作物是 ,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类型在我国 地区最典型。
(3)乙图所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机械化水平较甲图所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 原因: 。
(4)甲图中城市①与城市②郊区分布了城郊乳畜业,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德国(见图6)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人口为8200多万。德国是欧洲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养猪业在畜牧业中占重要地位,是当今世界继中国、美国之后的第三大养猪国。德国养猪业的基本形式是以家庭农场为单位的适度规模化生产和较大规模的工厂化饲养。德国养猪业十分重视环境保护,是开展循环经济实践最早的国家之一。德国人对猪肉比较钟爱,人均年消费猪肉40kg。德国猪肉大量出口,其中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过去德国猪肉出口到我国一直靠海运和少量空运进口。今年12月开始,通过中欧班列(中国开往欧洲国家的快速集装箱货物运输列车)运输的德国猪肉大量进入我国武汉、郑州、成都、重庆等内陆消费市场,改写了内陆地区只能通过沿海港口进口肉类的历史,实现了进口肉类由内陆城市向全国各地分拨的新模式。

(1)简述德国养猪业的区位因素。
(2)分析我国大量进口步德国猪肉的原因。
(3)说明利用中欧班列车运输猪肉到我国广大内陆地区的优点。
德国(见图6)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人口为8200多万。德国是欧洲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养猪业在畜牧业中占重要地位,是当今世界继中国、美国之后的第三大养猪国。德国养猪业的基本形式是以家庭农场为单位的适度规模化生产和较大规模的工厂化饲养。德国养猪业十分重视环境保护,是开展循环经济实践最早的国家之一。德国人对猪肉比较钟爱,人均年消费猪肉40kg。德国猪肉大量出口,其中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过去德国猪肉出口到我国一直靠海运和少量空运进口。今年12月开始,通过中欧班列(中国开往欧洲国家的快速集装箱货物运输列车)运输的德国猪肉大量进入我国武汉、郑州、成都、重庆等内陆消费市场,改写了内陆地区只能通过沿海港口进口肉类的历史,实现了进口肉类由内陆城市向全国各地分拨的新模式。

(1)简述德国养猪业的区位因素。
(2)分析我国大量进口步德国猪肉的原因。
(3)说明利用中欧班列车运输猪肉到我国广大内陆地区的优点。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B、C三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填序号): ①大牧场放牧业 ②商品谷物农业 ③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④乳畜业
B ,C 。
(2)从自然条件看,B处农业地域类型的优势区位有:地形 、气候 。
(3)与A处地域类型相似的农业地域类型在中国主要分布在 地区。其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 。

(1)写出图中B、C三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填序号): ①大牧场放牧业 ②商品谷物农业 ③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④乳畜业
B ,C 。
(2)从自然条件看,B处农业地域类型的优势区位有:地形 、气候 。
(3)与A处地域类型相似的农业地域类型在中国主要分布在 地区。其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8分)
(2)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8分)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8分)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8分)
(2)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8分)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8分)
西湖龙井茶居中国名茶之冠,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大特色。多少年来,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这最主要得益于()
【小题2】名茶西湖龙井主要茶于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主要原因是()
【小题3】每年冬天,当地茶农为减少茶树受霜冻的影响,常采用熏烟驱霜的方法,这是因为烟雾能够()
【小题1】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这最主要得益于()
A.精心采摘,手工炒茶 | B.历史悠久,文化优势 |
C.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 D.知名品牌,产品形象 |
A.山区气温年较差大 | B.山区日照充足 | C.山区风力大 | D.山区云雾多 |
A.增强地面辐射 | B.增强大气逆辐射 |
C.提高地面温度 | D.增加太阳辐射总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