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墨西哥享有“玉米的故乡”的美誉,大约九千年前,古代墨西哥人驯化玉米。玉米是一种喜温作物,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0℃~35℃,降水量为410~640mm,并对土壤要求不严。世界玉米产区多集中在7月份等温线为21~27℃,无霜期为120~180天的范围内。
材料二:左图为墨西哥地形图,右图为墨西哥城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1)简析墨西哥城最高月均温不在7月而在5月的原因。
(2)简述墨西哥成为玉米驯化地的有利区位。
(3)运用板块运动原理,说明墨西哥西南侧陡峭海岸地形的形成过程。
(4)判断图中乙、丙两地分别可能造成巨大损失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判断理由。
材料一:墨西哥享有“玉米的故乡”的美誉,大约九千年前,古代墨西哥人驯化玉米。玉米是一种喜温作物,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0℃~35℃,降水量为410~640mm,并对土壤要求不严。世界玉米产区多集中在7月份等温线为21~27℃,无霜期为120~180天的范围内。
材料二:左图为墨西哥地形图,右图为墨西哥城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1)简析墨西哥城最高月均温不在7月而在5月的原因。
(2)简述墨西哥成为玉米驯化地的有利区位。
(3)运用板块运动原理,说明墨西哥西南侧陡峭海岸地形的形成过程。
(4)判断图中乙、丙两地分别可能造成巨大损失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判断理由。
崇明东滩位于上海市崇明岛最东端,长江入海口处。崇明东滩主要分布有3种典型植被群落:藨草群落、芦苇群落和互花米草群落。互花米草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成功引入的外来植物,该植物植株高大茂密,抗逆性(抗逆性是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强,扩散快。下图为1980~2010年崇明东滩三种典型植被群落面积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崇明东滩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小题2】材料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小题3】互花米草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 )

【小题1】崇明东滩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A.海浪侵蚀 | B.海浪沉积 |
C.风力沉积 | D.流水沉积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 B.生物多样性降低 |
C.围海造陆 | D.海岸受到侵蚀 |
A.抗寒 | B.抗旱 |
C.抗盐 | D.抗病虫害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6年11月30日下午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下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

材料二 沙棘为落叶灌木,花期4月下旬最盛,耐旱、抗风沙,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多野生沙棘,但开发率不足5%,近年当地大力发展沙棘果汁加工产业。

(1)判断哪一个节气在沙棘花期最盛时,并从天文角度分析沙棘在该时段花期最盛的原因。
(2)指出黄土高原土颗粒大小分布的总体规律,并分析原因。
(3)分析黄土高原上的沙棘是如何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
材料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6年11月30日下午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下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

材料二 沙棘为落叶灌木,花期4月下旬最盛,耐旱、抗风沙,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多野生沙棘,但开发率不足5%,近年当地大力发展沙棘果汁加工产业。

(1)判断哪一个节气在沙棘花期最盛时,并从天文角度分析沙棘在该时段花期最盛的原因。
(2)指出黄土高原土颗粒大小分布的总体规律,并分析原因。
(3)分析黄土高原上的沙棘是如何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某地区的干燥度分布示意图(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材料二 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近年来,酒泉等地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技术”。
材料三 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
(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并简析其成因。
(2)简述酒泉附近地区农业生产利用 “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原因。
(3)图中B湖日趋缩小,分析图中B湖面积缩小的原因。
(4)描述阿拉善高原沙漠的沙土被搬运到黄河三角洲的过程。
材料一 下图为某地区的干燥度分布示意图(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材料二 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近年来,酒泉等地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技术”。
材料三 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
(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并简析其成因。
(2)简述酒泉附近地区农业生产利用 “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原因。
(3)图中B湖日趋缩小,分析图中B湖面积缩小的原因。
(4)描述阿拉善高原沙漠的沙土被搬运到黄河三角洲的过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拉普拉塔平原由拉普拉塔河上游的巴拉那河、乌拉圭河等支流冲积形成,是南美洲第二大平原,主要分布在阿根廷境内。拉普拉塔河主河道长仅320公里左右,因近代下沉作用,河道极宽,河口宽约220公里,河水含沙量大,河口未形成三角洲。
地处拉普拉塔平原南部的潘帕斯草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农牧业发达,是世界小麦、玉米、牛肉、羊毛、皮革的主要出口区,也是阿根廷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阿根廷制革业历史悠久,且为机械剥皮,缺陷少,质量优良。2014年起,阿根廷政府宣布停止未加工皮革出口,仅允许出口成品革及皮革制品。图7左为拉普拉塔平原位置示意图,右为潘帕斯草原气候资料图。
(1)分析拉普拉塔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并简述其未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原因。
(2)简析潘帕斯草原农牧业发达的自然原因。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阿根廷皮革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拉普拉塔平原由拉普拉塔河上游的巴拉那河、乌拉圭河等支流冲积形成,是南美洲第二大平原,主要分布在阿根廷境内。拉普拉塔河主河道长仅320公里左右,因近代下沉作用,河道极宽,河口宽约220公里,河水含沙量大,河口未形成三角洲。
地处拉普拉塔平原南部的潘帕斯草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农牧业发达,是世界小麦、玉米、牛肉、羊毛、皮革的主要出口区,也是阿根廷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阿根廷制革业历史悠久,且为机械剥皮,缺陷少,质量优良。2014年起,阿根廷政府宣布停止未加工皮革出口,仅允许出口成品革及皮革制品。图7左为拉普拉塔平原位置示意图,右为潘帕斯草原气候资料图。

(1)分析拉普拉塔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并简述其未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原因。
(2)简析潘帕斯草原农牧业发达的自然原因。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阿根廷皮革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读世界某区域7月等温线(单位:℃)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小题2】影响该区域湖泊的形成主要作用是( )
【小题3】P地区的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小题4】图中M在等温线上,则M的温度数值是( )
【小题5】关于甲乙两半岛的叙述错误的是( )

【小题1】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A.农业生产商品化 | B.生产经营集约化 |
C.农田作业机械化 | D.生产地区专门化 |
A.流水作用 | B.风力作用 | C.冰川作用 | D.内力作用 |
A.商品谷物农业 | B.乳畜业 | C.混合农业 | D.热带种植园农业 |
A.20℃ | B.24℃ | C.16℃ | D.28℃ |
A.甲为加利福尼亚半岛 | B.甲半岛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
C.乙为佛罗里达半岛 | D.乙半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
福建海坛岛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与村庄近在咫尺,但沙丘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沙丘上长有稀疏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6-7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沙不袭村”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沙丘附近村庄种植的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小题1】“沙不袭村”的主要原因是
A.村落位于山地的背风地带 | B.地形改变沙粒运动方向 |
C.根系发达的植被固沙作用明显 | D.沙丘上碎石固沙作用明显 |
A.水稻 | B.番薯 | C.甘蔗 | D.小麦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智利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双边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下图为智利及周边区域示意图,智利北部沿海是平直陡峭的崖岸,南部沿海是峡湾型海岸、多半岛和岛屿。

材料二 车厘子(大樱桃)主要分布于美国、智利、新西兰等地。智利车厘子一般在12月开始上市,中国市场占其出口量的80%左右。
材料三智利北部、南部人口稀少,80%以上的人口分布于中部地区。
(1)比较分析智利南北海岸地貌成因上的主要差异。
(2)图中40ºS以北的安第斯山区植物种类丰富。从植物生境的角度分析主要自然原因。
(3)春节期间,智利车厘子大举占领我国水果市场,简要说明其主要原因。
(4)与中部地区相比,智利南部人口稀少,简述其主要自然原因。
材料一 智利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双边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下图为智利及周边区域示意图,智利北部沿海是平直陡峭的崖岸,南部沿海是峡湾型海岸、多半岛和岛屿。

材料二 车厘子(大樱桃)主要分布于美国、智利、新西兰等地。智利车厘子一般在12月开始上市,中国市场占其出口量的80%左右。
材料三智利北部、南部人口稀少,80%以上的人口分布于中部地区。
(1)比较分析智利南北海岸地貌成因上的主要差异。
(2)图中40ºS以北的安第斯山区植物种类丰富。从植物生境的角度分析主要自然原因。
(3)春节期间,智利车厘子大举占领我国水果市场,简要说明其主要原因。
(4)与中部地区相比,智利南部人口稀少,简述其主要自然原因。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冲积扇面积广阔,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列举图示地区黄河下游河段水文特征。
(3)读河南省快速铁路规划示意图,描述图中快速铁路的分布特点,并说明河南省发展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有利条件。
(4)结合生活实际,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河南发展速冻食品(如三全水饺、思念汤圆等)的有利条件。

(1)图示地区冲积扇面积广阔,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列举图示地区黄河下游河段水文特征。
(3)读河南省快速铁路规划示意图,描述图中快速铁路的分布特点,并说明河南省发展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有利条件。
(4)结合生活实际,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河南发展速冻食品(如三全水饺、思念汤圆等)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