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及甲地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描述该区域东部的地形特征。(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甲处地貌的名称及其成因。(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价该区域瓜果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描述该区域东部的地形特征。(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甲处地貌的名称及其成因。(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价该区域瓜果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安徽省Y山(118°E,31°N附近)海拔多在50米到450米之间,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区。每年,各色牡丹和石林交相辉映,素有“名花似海,奇石如林”之称。
材料二:安徽省Y山喀斯特地貌成因过程图

材料三:安徽省Y山山麓地区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材料四:牡丹的生长条件——牡丹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充足的阳光对牡丹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气温在25℃以上则会使牡丹植株呈休眠状态。牡丹开花适宜气温为17~20℃。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从地质作用的角度简述Y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5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说明该山6~8月降水量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一、三、四判断,安徽省Y山牡丹花欣赏的最佳时间段为(填月份)。考虑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适合种植牡丹的原因。(7分)
材料一:安徽省Y山(118°E,31°N附近)海拔多在50米到450米之间,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区。每年,各色牡丹和石林交相辉映,素有“名花似海,奇石如林”之称。
材料二:安徽省Y山喀斯特地貌成因过程图

材料三:安徽省Y山山麓地区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材料四:牡丹的生长条件——牡丹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充足的阳光对牡丹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气温在25℃以上则会使牡丹植株呈休眠状态。牡丹开花适宜气温为17~20℃。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从地质作用的角度简述Y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5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说明该山6~8月降水量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一、三、四判断,安徽省Y山牡丹花欣赏的最佳时间段为(填月份)。考虑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适合种植牡丹的原因。(7分)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我国内陆地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覆盖整个省级区域的试验区,对加快推进沿黄河城市一体化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影响打造沿黄河城市带的最关键因素是
【小题2】宁夏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有我国“塞上江南“的美誉。该地最适合发展
【小题3】下图是位于上图M处的西夏王陵群,目前,陵墓外表已是千疮百孔。造成西夏王陵损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小题1】影响打造沿黄河城市带的最关键因素是
A.水源 | B.交通 |
C.地形 | D.能源 |
A.花卉种植业 | B.柑橘种植业 |
C.商品谷物农业 | D.葡萄种植业 |

A.风化作用 | B.冰川侵蚀 |
C.风力侵蚀 | D.流水侵蚀 |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某河谷。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该河谷()
【小题2】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最可能是()

【小题1】该河谷()
A.岩层①比沉积物形成年代晚 |
B.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山区 |
C.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受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
D.因岩层断裂陷落,河流携带泥沙沉积而成 |
A.甘蔗制糖 | B.棉花纺织 |
C.葡萄酿造 | D.大豆加工 |
(20分)材料一:内蒙古河套平原由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组成,后套平原北靠阴山,南至黄河。从1869年至1925年,民间水利专家王同春创造了引黄灌溉的传奇,直到今天,他开创的“八大干渠”依旧灌溉着后套平原的万亩良田。

材料二:呼伦湖水系经额尔古纳河注入黑龙江,呼伦贝尔是我国重要牧区且矿产资源丰富。下图为呼伦湖水系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据材料一及图分析后套平原的形成过程。(6分)
(2)简析呼伦贝尔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及适宜发展的具体产业部门。(10分)
(3)呼伦湖盛产的呼伦贝尔白鱼,其肉质鲜美的主要原因是(4分)

材料二:呼伦湖水系经额尔古纳河注入黑龙江,呼伦贝尔是我国重要牧区且矿产资源丰富。下图为呼伦湖水系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据材料一及图分析后套平原的形成过程。(6分)
(2)简析呼伦贝尔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及适宜发展的具体产业部门。(10分)
(3)呼伦湖盛产的呼伦贝尔白鱼,其肉质鲜美的主要原因是(4分)
全国“一带一路”规划定位甘肃省为全国重要新能源、有色冶金新材料、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向西开放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甘肃省地理简图

材料二:位于天水市东南有一峰凸起,山体由砂岩构成,山高只有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外形呈农家麦垛状,故而当地人称之为“麦积山”。

材料三:甘肃省在国家战略定位中是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其中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一千万千瓦,号称“风电走廊”。但是全省输电能力不到200万千瓦,大量中小风电企业盲目开发,电力质量难达标准,市场距离远等问题严重制约甘肃风电的发展。
(1)结合材料分析,图甲中200mm等降水量线在甘肃西北部出现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图乙中麦积山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4分)
(2)甘肃特色农产品加工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古代塞外指长城以北地区,该区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4分)
(3)据图回答甘肃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区位条件。(6分)
(4)甘肃具有丰富的风能及 等新能源,简要分析甘肃省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并针对“风电走廊”的发展现状提出合理建议。(14分)
材料一:甘肃省地理简图

材料二:位于天水市东南有一峰凸起,山体由砂岩构成,山高只有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外形呈农家麦垛状,故而当地人称之为“麦积山”。

材料三:甘肃省在国家战略定位中是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其中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一千万千瓦,号称“风电走廊”。但是全省输电能力不到200万千瓦,大量中小风电企业盲目开发,电力质量难达标准,市场距离远等问题严重制约甘肃风电的发展。
(1)结合材料分析,图甲中200mm等降水量线在甘肃西北部出现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图乙中麦积山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4分)
(2)甘肃特色农产品加工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古代塞外指长城以北地区,该区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4分)
(3)据图回答甘肃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区位条件。(6分)
(4)甘肃具有丰富的风能及 等新能源,简要分析甘肃省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并针对“风电走廊”的发展现状提出合理建议。(14分)
(37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地理环境
资料2:下图区域所在的国家地跨亚欧两洲,为世界最大的榛子(榛子喜温好光)生产和出口国,榛子栽培、加工历史悠久。近年该国在H河进行了河流综合开发,并在奥尔杜规划了“巧克力硅谷”,生产的创汇产品榛子巧克力,产品销往欧洲等地。

(1)指出A所在区域的地貌类型,并阐释其形成过程。(8分)
(2)简析H河AK段与BK段的水能资源差异(7分)
(3)简述A所在区域种植榛子的有利条件(10分)
(4)分析奥尔杜建设“巧克力硅谷”的理由(12分)
资料1: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地理环境
资料2:下图区域所在的国家地跨亚欧两洲,为世界最大的榛子(榛子喜温好光)生产和出口国,榛子栽培、加工历史悠久。近年该国在H河进行了河流综合开发,并在奥尔杜规划了“巧克力硅谷”,生产的创汇产品榛子巧克力,产品销往欧洲等地。

(1)指出A所在区域的地貌类型,并阐释其形成过程。(8分)
(2)简析H河AK段与BK段的水能资源差异(7分)
(3)简述A所在区域种植榛子的有利条件(10分)
(4)分析奥尔杜建设“巧克力硅谷”的理由(12分)
(37分)下图示意新疆部分地区环境及景观。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如图甲)

(1)甲山峰北坡下半部分布着山地针叶林带、山地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和高山草甸带等四个自然带。请根据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按图乙中①→②→③→④顺序,依次写出各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①自然带的形成原因。(8分)
(2)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如图乙),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8分)
(3)季节性积雪是牧人的生命线,牧人常说:“羊群是被雪线牵着走,不是牧人。”请分析原因。(10分)
(4)转场游牧的过程历经艰辛,要面临许多“挑战”,请说明转场面临的主要“挑战”。(11分)
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如图甲)

(1)甲山峰北坡下半部分布着山地针叶林带、山地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和高山草甸带等四个自然带。请根据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按图乙中①→②→③→④顺序,依次写出各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①自然带的形成原因。(8分)
(2)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如图乙),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8分)
(3)季节性积雪是牧人的生命线,牧人常说:“羊群是被雪线牵着走,不是牧人。”请分析原因。(10分)
(4)转场游牧的过程历经艰辛,要面临许多“挑战”,请说明转场面临的主要“挑战”。(11分)
(10分)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下图)

材料二:1989—2009年银川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下图)

(1)P处的地貌类型属于 ,经过黄河河水 作用(作用形式)及不断改道的影响,导致银川湖泊众多。(2分)
(2)影响银川平原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该地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2分)
(3)银川盛产枸杞且品质优,从气候条件看,主要原因是 、 。(2分)
(4)1989—2009年间,银川市林地与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材料一: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下图)

材料二:1989—2009年银川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下图)

(1)P处的地貌类型属于 ,经过黄河河水 作用(作用形式)及不断改道的影响,导致银川湖泊众多。(2分)
(2)影响银川平原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该地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2分)
(3)银川盛产枸杞且品质优,从气候条件看,主要原因是 、 。(2分)
(4)1989—2009年间,银川市林地与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来西亚的橡胶和锡矿产地基本重叠在山麓地带,形成世界驰名的“胶锡地带”。带内不仅盛产橡胶和锡,还集中了马来西亚大部分城镇,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内均占绝对优势,堪称国家之精华所在。
材料二锡矿原生于中央山地花岗岩侵入体的接触带,现所产的锡矿基本上采自砂矿。
橡胶树喜高温、高湿,适于在土层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的酸性砂壤土上生长。浅根性,枝条较脆弱,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风寒而降低产胶量。

(1)图中的巴生港是马来西亚的第一大港,分析巴生港成为该国第一大港的社会经济条件。
(2)根据橡胶树的生长习性,图中“胶锡地带”橡胶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与马来西亚相比,制约我国海南岛发展橡胶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 。
(3)根据材料,分析图中锡矿富集在山麓地带的原因。
(4)分析该地区成为发达国家轮胎生产商工厂转移首选地的区位优势。
材料一马来西亚的橡胶和锡矿产地基本重叠在山麓地带,形成世界驰名的“胶锡地带”。带内不仅盛产橡胶和锡,还集中了马来西亚大部分城镇,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内均占绝对优势,堪称国家之精华所在。
材料二锡矿原生于中央山地花岗岩侵入体的接触带,现所产的锡矿基本上采自砂矿。
橡胶树喜高温、高湿,适于在土层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的酸性砂壤土上生长。浅根性,枝条较脆弱,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风寒而降低产胶量。

(1)图中的巴生港是马来西亚的第一大港,分析巴生港成为该国第一大港的社会经济条件。
(2)根据橡胶树的生长习性,图中“胶锡地带”橡胶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与马来西亚相比,制约我国海南岛发展橡胶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 。
(3)根据材料,分析图中锡矿富集在山麓地带的原因。
(4)分析该地区成为发达国家轮胎生产商工厂转移首选地的区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