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蚕自孵化到吐丝结茧需20~30天。养蚕需投入较多劳动力,下图为我国蚕茧产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由上图可知( )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由上图可知( )
A.秦岭—淮河是蚕养殖区的北界 |
B.蚕茧产量增长区在珠江流域 |
C.西南各省蚕茧产量小幅下降 |
D.鄂皖为蚕茧产量最大的省份 |
A.广西养蚕业的优势是人工成本较低 |
B.江苏高速城镇化带动了养蚕业发展 |
C.湖北养蚕业的热量条件比广西要好 |
D.靠近市场是养蚕业重心转移的原因 |
江西北部某地产薯蓣(yù),味甘,性温平,蕴含十多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其生长对土壤、气候、海拔等有着严格的要求,是轮作植物。以前,薯蓣产量的95%以上都是靠人工挖掘、直接卖的方式零售,而用于加工的不到1%。2010年起,该市开始大力发展薯蓣的研发推广和规模化生产实践,采用“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薯蓣总产量翻十倍。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小题1】关于薯蓣的种植,材料表明()
【小题2】一直以来,制约该市薯蓣规模生产的瓶颈是()
【小题3】采用“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后()
【小题1】关于薯蓣的种植,材料表明()
A.营养成分高的农产品都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 |
B.营养成分高的农产品都要求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丰富 |
C.过去,薯蓣的商品率较低 |
D.过去,薯蓣的商品率较高 |
A.薯蓣的生长环境恶劣 | B.劳动力不足 |
C.缺乏生产经验 | D.缺乏消费市场 |
A.薯蓣的单产量大幅度上升 | B.拉动薯蓣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
C.薯蓣由过去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 | D.薯蓣的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
(27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19世纪中期以后,这里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该国拥有70多种矿产资源,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乌克兰简图

材料二:人们习惯将第聂伯河划分为上第聂伯河和下第聂伯河,上第聂伯河是从河源至乌克兰境内的基辅,下第聂伯河是从基辅至河口。第聂伯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670m3/s,年径流总量530亿m3,其中,上第聂伯河占81%,下第聂伯河只占19%。
(1)分析第聂伯河径流总量主要来自上第聂伯河的原因。(9分)
(2)乌克兰黑土分布区是世界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若加大对该地区农业的开发力度,则可能对黑土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9分)
(3)第聂伯河的航运价值较高,试分析其人为原因。(9分)
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19世纪中期以后,这里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该国拥有70多种矿产资源,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乌克兰简图

材料二:人们习惯将第聂伯河划分为上第聂伯河和下第聂伯河,上第聂伯河是从河源至乌克兰境内的基辅,下第聂伯河是从基辅至河口。第聂伯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670m3/s,年径流总量530亿m3,其中,上第聂伯河占81%,下第聂伯河只占19%。
(1)分析第聂伯河径流总量主要来自上第聂伯河的原因。(9分)
(2)乌克兰黑土分布区是世界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若加大对该地区农业的开发力度,则可能对黑土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9分)
(3)第聂伯河的航运价值较高,试分析其人为原因。(9分)
读下面某养殖户发展养殖业的两个阶段示意图及文字材料,完成问题。

【小题1】该青年在阶段Ⅰ时,进行养殖的区位优势是( )
①农村养殖的原料丰富
②技术条件好
③接近城市且市场广大
④荒芜土地多
【小题2】阶段Ⅱ时,该青年能做出包销其他养殖户产品的关键是( )
【小题3】从Ⅰ、Ⅱ两个阶段看出,要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必须加大的投入是( )

【小题1】该青年在阶段Ⅰ时,进行养殖的区位优势是( )
①农村养殖的原料丰富
②技术条件好
③接近城市且市场广大
④荒芜土地多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A.技术水平的提高 | B.市场需求量大 |
C.有共同致富的信念 | D.自己的养殖场缩小 |
A.劳动力 | B.生产资料 | C.科技 | D.自然条件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小题2】结合地形的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应以
【小题3】该地区工业原料与其工厂组合,正确的是

【小题1】该地区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 B.温带季风气候 |
C.高山气候 | D.温带大陆性气候 |
A.小麦、玉米种植为主 | B.山地林、牧业为主 |
C.水稻种植为主 | D.淡水养殖业为主 |
A.橡胶——轮胎厂 | B.棉花——纺织厂 |
C.甜菜——制糖厂 | D.茶叶——茶厂 |
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地从Ⅰ阶段到Ⅲ阶段可能出现的现象
【小题2】影响该地农业结构从阶段Ⅱ到阶段Ⅳ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1】该地从Ⅰ阶段到Ⅲ阶段可能出现的现象
A.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小 | B.人口规模扩大,出现城市化 |
C.城市人口数量增大,乡村人口数量减小 | D.林地减少,农业生产产值下降 |
A.交通 | B.劳动力 | C.市场 | D.技术 |
(30分)人类许多极不显眼的日用品背后,都隐藏着一部十分复杂的、具体生动的历史。糖是其中之一。
1898年4月,针对有官员“奏请令各省自辟利源”,户部在答复中提到:“甘蔗为中国独有之力。西人试种爱尔兰之地,而不合土宜,且枯瘦无糖。故中国丝茶而外,蔗糖为西人嗜。虽法人之萝卜糖,美国之枫脂糖,不足比也。惟不用机器提制,色味不洁。若合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素常种蔗之地,广植丰收,购机制造,则岁增之利无算。”
下图为爱尔兰地图

分析爱尔兰试种甘蔗“不合土宜,且枯瘦无糖”的自然原因。(10分)
1898年4月,针对有官员“奏请令各省自辟利源”,户部在答复中提到:“甘蔗为中国独有之力。西人试种爱尔兰之地,而不合土宜,且枯瘦无糖。故中国丝茶而外,蔗糖为西人嗜。虽法人之萝卜糖,美国之枫脂糖,不足比也。惟不用机器提制,色味不洁。若合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素常种蔗之地,广植丰收,购机制造,则岁增之利无算。”
下图为爱尔兰地图

分析爱尔兰试种甘蔗“不合土宜,且枯瘦无糖”的自然原因。(10分)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陆地斜线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劳动力丰富 ②土地广阔 ③水源充足 ④土壤肥沃 ⑤自然灾害较少
【小题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遭受的共有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小题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劳动力丰富 ②土地广阔 ③水源充足 ④土壤肥沃 ⑤自然灾害较少
A.①④⑤ | B.②④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A.寒潮 | B.台风 |
C.滑坡 | D.龙卷风 |
下图中的阴影表示五个典型农业生产地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地区主要农产品正确的是
【小题2】图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错误的是
【小题3】最适合发展大型机械化作业的是

【小题1】图示地区主要农产品正确的是
A.①②棉花 | B.①④小麦 |
C.③⑤水稻 | D.③④油橄榄 |
A.②④主要为大牧场放牧业 | B.③⑤主要为种植园农业 |
C.④⑤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 D.①②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
A.①③ | B.②⑤ |
C.③⑤ | D.①④ |
香港于 2013年3月1日施行的“奶粉限购令”,使国内奶业标准低再次成为两会的热议话题。读“我国某年良种奶牛的主要分布统计表”(单位:万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某年良种奶牛的主要分布统计表(单位:万头)
【小题1】影响我国良种奶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2】对于我国奶业标准低的原因或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我国某年良种奶牛的主要分布统计表(单位:万头)
新疆 | 118.9 | 河北 | 61.2 | 山西 | 12.7 | 北京 | 9.5 |
内蒙古 | 71.9 | 山东 | 21.1 | 青海 | 11.5 | 上海 | 5.8 |
黑龙江 | 69.8 | 陕西 | 15.7 | 云南 | 10.4 | 天津 | 4.6 |
【小题1】影响我国良种奶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饲料和市场 | B.饲料和劳动力 |
C.交通和市场 | D.劳动力和技术 |
A.有利于刺激我国乳畜业的健康发展 |
B.运输效率低导致牛奶变质 |
C.奶业发展技术水平较低 |
D.市场需求量大,标准高不能满足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