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2)简述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3)该种农业生产方式有什么优越性?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17年6月,“耐盐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科研项目在海南省喜获进展。耐盐水稻新品种在含盐量0.6%的海水倒灌农田中增产明显,最高亩产达400 kg以上。读中国盐碱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海南省开展耐盐稻栽培选育试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A.选育周期长B.热量条件好
C.潮滩面积广D.劳动力丰富
【小题2】与甲地相比,乙、丙两地推广耐盐稻的限制性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光照D.土壤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东南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马六甲海峡风平浪静,主要原因是受____控制,风力小。甲地自然土壤层厚度比温带地区的要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____(填多或少),主要原因是当地高温多雨,________风化与生物风化强烈,微生物活动旺盛。 
(2)乙地为____地貌,按投入分,当地的主要农业类型为________ 农业。
(3)目前新加坡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该阶段的产业结构特征有哪些?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部分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例①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②代表__________。
(2)②地域类型属于________密集型农业,B、C、D地区与之最密切关联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
(3)F处为_____盆地,其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与之同类的农业是_____农业。
(4)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气候区。其中A为________草原,其牛肉能大量出口欧洲主要得益于________的发明。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特殊的地理环境,利于作物中红色素的积累。同时,“地膜+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红色产业”的发展,在山前绿洲上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红色作物种植区。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新疆发展“红色产业”的特殊地理环境要素是指
A.气候B.地形C.土壤D.水源
【小题2】推广“地膜+滴灌”技术对新疆“红色产业”的首要意义是
A.节约劳动力B.减轻盐渍化
C.节约水资源D.减少田间杂草
【小题3】“地膜”技术的主要作用是
A.热量需求减少B.光照要求降低
C.播种时间提前D.生长周期缩短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A.交通便利B.劳动力丰富C.科技先进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玉米喜温喜光,需水量较多,不同生长阶段其需水量存在明显差异。我国北方,玉米一般4—5月播种,8—9月成熟收割。玉米拔节(6月)以后,叶面急剧扩大,需水量增加,特别是抽穗(7月)之后,如果供水跟不上,就会形成“卡脖旱”,严重影响玉米后期生长。
材料二 制种是指大规模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品种。20世纪80年代,河西走廊地区开始玉米制种实践并获得成功,成为我国种子繁育的“黄金走廊”。目前,位于河西走廊的张掖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并形成了制种玉米—暖棚养牛与小康住宅—沼气—日光温室蔬菜、制种玉米—肉牛养殖—沼气—制种玉米等产业模式。

(1)分析在制种玉米生产过程中河西走廊比东北、华北等地不易出现“卡脖旱”的原因。
(2)说出张掖玉米制种基地产业模式的优势。
(3)有人提议新疆应效仿河西走廊地区大力发展玉米制种产业。分析其可行性。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马铃薯性喜冷凉,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马铃薯能适应多种土壤,但以疏桧而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最为理想。读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当甲地区马铃薯生长最旺盛的时候,乙地区土地上却难见其踪影,其原因是乙地区
A.市场上马铃薯供过于求,严重滞销B.人们习惯选择收益较高的水稻进行种植
C.潮湿的土壤易导致马铃薯发生病变D.炎热的天气不利于马铃薯生长
【小题2】为提高我国马铃薯优势区的整体产量,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增加劳动投入,精耕细作B.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种
C.建造大棚、开垦梯田,改善自然条件D.退耕还林还草,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不同地域农业生产差异显著。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造成A、B、C三地农业生产地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造成A、B、C三地与D地农业生产地域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
(2)按农业类型划分:A、B为种植业,G为_____________业,F为绿洲农业。这种农业类型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E处农业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业,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分析,说明农业生产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5)在G处可否大规模开垦土地,发展种植业?请说明理由。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某区域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 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河流上游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难以汇入B.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
C.上游气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D.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小题2】该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水稻种植区,影响其水稻生产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粮食需求量大 ②水、陆交通便利,便于粮食运输
③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⑥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小
A.①②③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⑤⑥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