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黄淮海平原略图。

材料二:位于渤海湾西岸的长芦盐场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其所产之盐,数量大,质量好,颗粒均匀,色泽洁白,中外驰名。
材料三:黄淮海平原的东部滨海地带由于地势低洼,在发展农业过程中,频繁遭受旱涝、寒潮(冻害)、盐碱等自然灾害的威胁。科学工作者们在长期实践中因洼制宜,摸索出“鱼塘—台田”的治理模式

(1)比较甲、乙两水文站水体含沙量的高低,并分析原因。
(2)分析长芦盐场盛产海盐的自然条件。
(3)指出①地附近典型的水积地貌,并简述其成因。
(4)分析“鱼塘—台田”治理模式在防御自然灾害方面的作用。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的桑树栽培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种桑养蚕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桑树,高3~10米或更高,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宜温度25~30℃,耐旱,耐水湿,对土壤的适应性强。桑蚕,起源于我国,是以桑叶为主要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蚕食桑后,幼虫生长迅速,蚕蛹适宜温度22~28℃,最适温度23.8~25℃,自孵化至吐丝结茧,一般春蚕24~30天,夏秋蚕20~24天。桑蚕茧可缫丝,蚕丝主要用以丝绸生产。
广西宜州市域面积386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89.80%。总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49万。地处黔桂交通要冲,又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地,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近年来,江浙等东部地区种桑面积日渐缩小,随着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广西宜州市的桑蚕产业突飞猛进,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桑蚕基地”。目前宜州共有茧丝绸相关企业20多家,形成了以“种桑养蚕—鲜茧收烘—缫丝—织绸”为主产业链,以桑杆生产食用茵、蚕沙无害化治理和次下茧加工蚕丝被等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如何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的“破茧化蝶”问题一直困扰着广西桑蚕产业。下图示意宜州在广西的位置。

(1)与江浙相比,说明宜州有利于种桑养蚕的自然条件。
(2)从市场角度分析宜州桑蚕业迅猛发展的原因。
(3)阐述种桑养蚕对宜州地区的积极影响。
(4)请为“以种桑养蚕为基础”的宜州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麻阳处于南北西三面环山、向东开口的倾斜盆地中,主要土壤是富含硒等微量元素的沙壤土,盛产冰糖橙,有“中国冰糖橙之乡”的美誉。所产冰糖橙色香味兼优,果汁丰富,含糖和矿物质特别是抗癌元素硒的含量很高,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很高。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作为副业,农户们利用房前屋后的小片空地种植清一色的小果冰糖泡,并向周边乡镇出售以贴补家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通过引进世行贷款并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战略,推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技术能人帮扶制度,选育出锦玉(大果冰糖橙)等品牌,通过合作经营和电商平台,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日本、韩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下图为麻阳县的位置图。

(1)分析麻阳冰糖橙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
(2)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比较,说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麻阳冰糖橙的销售量与销售范围大幅扩大的原因。
(3)为进一步将冰糖橙产业做大做强,当地政府计划大力发展冰糖橙浓缩橙汁产业,你是否赞成?请说出理由。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我国实施退耕还湖、移民建镇工作,几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鄱阳湖水面面积目前已增加一千多平方千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鄱阳湖位于图中的(  )
A.①省B.②省C.③省D.④省
【小题2】鄱阳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该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①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水热条件好  ④单位面积产量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3】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可以(  )
①改善生态环境  ②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③减轻农民负担  ④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 ,这里有我国最大的湿地沼泽,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北大荒”。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对该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垦,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1)分析乙附近区域湿地广布的主要原因。
(2)乙地是我国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请说明赞同乙地区继续大规模开垦的理由。
(3)简述甲地煤炭开发对当地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我国东南某城镇农业布局图,下图四处发展棉花、果林、蔬菜和乳牛生产。
(1)请将上述农业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填入表
 
地区
农业类型
理由

 
 

 
 

 
 
 
(2)若④地农业开发利用不当,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草场退化B.水土流失C.生物多样性增加D.环境污染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西湖龙井,中华绿茶中久负盛名。产于杭州西湖周围有着1200多年产茶历史的群山之中,明代列为上品,清顺治开始列为贡品,清乾隆闲览西湖,盛赞龙井茶。“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名似佳人”,龙井茶与西湖美景相得益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的“明前龙井”茶曾被带到日本精心栽培,却始终没有种好,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
A.周期性B.季节性C.地域性D.自然性
【小题2】其影响这一现象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土壤B.地形C.气候D.水源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但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些负面影响。
当前题号:8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0.99
河套平原土壤肥沃,是内蒙古主要农业区,素有“塞外江南”的美称。下图为河套平原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河套平原大面积种植水稻可能会引起
A.土壤次生盐碱化B.上游水资源短缺
C.凌汛危害的加剧D.水土流失面积扩大
【小题2】在GIS技术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D.预测城市降水的变化趋势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有关图中阴影部分农业类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充足,水利工程量大
B.多种经营,市场适应性强
C.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D.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场的生长
【小题2】与④区相比,②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地形B.热量C.科技D.市场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