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外围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城市所在地区最有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小题2】适合图中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的生产体系是

【小题1】该城市所在地区最有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A.台风、伏旱 | B.春旱、洪涝 | C.寒潮、沙尘暴 | D.滑坡、泥石流 |
A.挖泥成塘养鱼,堆泥成基种植桑树、果树 |
B.山上建立红松果林基地,山下建立加工基地 |
C.建立“鱼―果―粮”、“鱼―果―棉”的立体种养模式 |
D.“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
下图显示我国东部四个省(市)2015年三大产业构成及GDP的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内蒙古的畜牧业、畜产品的加工、畜产品的销售分别属于的产业是( )
【小题2】①、②、③最有可能的省是( )
【小题3】有关①、②、③三省农业区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

【小题1】我国内蒙古的畜牧业、畜产品的加工、畜产品的销售分别属于的产业是( )
A.a、b、c | B.b、a、c |
C.c、a、b | D.c、b、a |
A.黑龙江、四川、海南 | B.海南、浙江、黑龙江 |
C.浙江、四川、黑龙江 | D.黑龙江、浙江、海南 |
A.①省热量充足,一年三熟 |
B.②省市场广阔,农产品的商品率高 |
C.③省耕地比重高,粮食总量是三省中最高的 |
D.三省中农产品种类最丰富的是③省 |
农业是土耳其的传统产业,农作物包括小麦、大麦、玉米、烟草等,高原上放牧安卡拉羊,另有大片葡萄、橄榄树等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不太可信的是
【小题2】有着与土耳其农业发展条件相类似的国家是
【小题3】土耳其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国家,与我国相比,其发展的明显优势在于

【小题1】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不太可信的是
A.地跨亚欧两洲 | B.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
C.安卡拉为地中海气候 | D.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
A.南非共和国 | B.俄罗斯 | C.加拿大 | D.巴西 |
A.技术力量 | B.劳动力资源 | C.国内市场 | D.枢纽位置 |
近些年来,中国与非洲积极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地处非洲的甲国(如下图)希望与中国展开合作,以缓解其粮食供应紧张问题。结合非洲简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为解决粮食问题,甲国政府在充分利用该国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发展水稻生产是因为水稻生产具有( )
【小题2】甲国发展以上农业地域类型,图中显示的其优势条件是( )
【小题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国气候为( )

【小题1】为解决粮食问题,甲国政府在充分利用该国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发展水稻生产是因为水稻生产具有( )
A.水利工程量大的特点 |
B.劳动力需求量大的特点 |
C.商品率低的特点 |
D.单位面积产量高的特点 |
A.水热条件充足 | B.劳动力资源丰富 |
C.土壤肥沃 | D.地形平坦 |
A.热带雨林气候 | B.热带沙漠气候 |
C.热带季风气候 | D.热带草原气候 |
下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小题2】长江三角洲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
【小题3】城市P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4】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小题1】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 | B.单位面积产量高 |
C.水热条件好 | D.人均耕地面积广 |
A.土地质量比较差 | B.耕地破碎 | C.水稻土肥力下降 | D.水网密集、河湖众多 |
A.原料产地 | B.消费市场 | C.廉价劳动力 | D.高技术的研发人才 |
A.土壤十分贫瘠 | B.开发的成本太高 |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祁连山脉对甘肃省中西部地区河流的影响。
(2)比较敦煌、陇南两城市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河西走廊过去曾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现已转型成为我国最大的制种基地,为全国提供品质优良的作物种子。2014年甘肃省农民通过制种业增收约30亿元。(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种子。种子在收获后需脱水干燥,以方便存储运输。)
(3)分析甘肃省河西走廊由商品粮基地转型为制种基地的原因。
甘肃省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光伏发电成本每度约1元左右,而传统发电成本约为每度0.4元。将甘肃省光伏发电生产的电能并入全国电网需对原有输电设备进行改造。
(4)对于甘肃省是否该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有支持和反对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1)简述祁连山脉对甘肃省中西部地区河流的影响。
(2)比较敦煌、陇南两城市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河西走廊过去曾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现已转型成为我国最大的制种基地,为全国提供品质优良的作物种子。2014年甘肃省农民通过制种业增收约30亿元。(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种子。种子在收获后需脱水干燥,以方便存储运输。)
(3)分析甘肃省河西走廊由商品粮基地转型为制种基地的原因。
甘肃省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光伏发电成本每度约1元左右,而传统发电成本约为每度0.4元。将甘肃省光伏发电生产的电能并入全国电网需对原有输电设备进行改造。
(4)对于甘肃省是否该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有支持和反对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但在其南北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作物的种类也有所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东北地区北部的主要农作物是( )
【小题2】有关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东北地区北部的主要农作物是( )
A.冬小麦、棉花 | B.春小麦、大豆 | C.玉米、高粱 | D.春小麦、水稻 |
A.针叶林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 | B.黑龙江省东部多盐碱地,西部多沼泽地 |
C.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 D.辽宁省南部积温增多,可以种植棉花和冬小麦 |
(2017·浙江宁波九校期末)2017年4月,宁波某中学组织学生进行野外拉练活动,学生发现山坡上的梯田里覆有地膜,当地农民采用了间作套种的种植方式,使该地出现了黑白地膜相间分布的景观。结合图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农民在梯田里采用间作套种模式主要是为了( )
【小题2】与白色透明地膜相比,采用黑地膜覆盖( )

【小题1】农民在梯田里采用间作套种模式主要是为了( )
A.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熟制 |
B.减轻水土流失 |
C.提高某一作物的数量 |
D.增加土壤肥力 |
A.土壤升温快 | B.保温效果好 |
C.能抑制杂草生长 | D.可减少“白色污染”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荔枝口味鲜美,但果实不耐储藏。荔枝生长喜温暖,对温度的要求是年均温18℃-26℃,不耐冰雪霜冻,极端低温若低于-2℃,来年基本绝收,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界线也是荔枝主产区的分布北界。合江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的长江、赤水河、习水河三江交汇处,与岭南地区(广东、广西一带)的荔枝主产区相距400余公里。
(1)合江县的荔枝产区被称为南亚热带的“气候飞地”,冬季气温接近于南亚热带地区,试分析其成因。
(2)合江荔枝的产量波动很大,但同类品种的市场售价比岭南荔枝高2-3倍,3年中有1年丰收,就足以弥补歉收两年的损失。从气候条件分析以上现象的原因。
(3)很多唐代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专家考证,供应唐代都城长安(今西安市)的荔枝来自于合江县,而非岭南地区,说明其地理依据。
问题②:“锦江(今成都市)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如今四川荔枝产业仅分布在合江县,对比说明四川荔枝分布的古今差异及其自然原因。
荔枝口味鲜美,但果实不耐储藏。荔枝生长喜温暖,对温度的要求是年均温18℃-26℃,不耐冰雪霜冻,极端低温若低于-2℃,来年基本绝收,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界线也是荔枝主产区的分布北界。合江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的长江、赤水河、习水河三江交汇处,与岭南地区(广东、广西一带)的荔枝主产区相距400余公里。


(1)合江县的荔枝产区被称为南亚热带的“气候飞地”,冬季气温接近于南亚热带地区,试分析其成因。
(2)合江荔枝的产量波动很大,但同类品种的市场售价比岭南荔枝高2-3倍,3年中有1年丰收,就足以弥补歉收两年的损失。从气候条件分析以上现象的原因。
(3)很多唐代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专家考证,供应唐代都城长安(今西安市)的荔枝来自于合江县,而非岭南地区,说明其地理依据。
问题②:“锦江(今成都市)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如今四川荔枝产业仅分布在合江县,对比说明四川荔枝分布的古今差异及其自然原因。
咖啡树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本,气候是其种植的决定性因素。赤道两边南北纬25度之间的地带,最适合种植咖啡树,被称为“咖啡带”。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咖啡树多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说明咖啡树
【小题2】人们常在南北纬25度附近的咖啡种植园里夹种树干较高的植物,这一举措不是为了
【小题1】咖啡树多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说明咖啡树
A.需土壤肥沃 | B.需光照充足 | C.喜冷湿环境 | D.喜阴湿环境 |
A.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 B.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
C.改变咖啡树热量条件 | D.改变咖啡树光照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