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被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其由“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构成,产品、消费与生产三方融合,是一种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据此回答10题。
10.工业4.0时代
A.工业企业规模更大B.靠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更多
C.工业标准化生产更多D.产品小批量生产更多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一辆汽车由千万种零部件组成。到2014年中国汽车产业连续五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中国正在从汽车生产大国迈向汽车产业强国的过程中。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下列关于汽车产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汽车产业属于高度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
B.汽车产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C.汽车产业中工业联系是工序关系
D.汽车产业中工业联系导致在地域上集聚
【小题2】下列关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水平较高,消费市场早已得到大力开发
B.中国参与国际汽车产业分工,目前主要表现在营销环节上
C.中国汽车产业目前的发展重点放在自主品牌打入国际市场上
D.中国汽车工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甲中①~⑥不同工厂之间的关系属于
A.工序上的工业联系B.地域联系
C.信息联系D.技术联系
【小题2】图乙表示
A.工业的集聚B.工业的分散
C.工业的信息联系D.农业的地域联系
【小题3】下列最可能体现图乙现象的工业部门是
A.钢铁工业B.石油化工
C.电子产品组装厂D.食品加工厂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从2014年7月 20 日起,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正式实施,明确禁止和限制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从8种增加到85种,对我国玩具产业造成较大冲击。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欧盟进口的玩具80%来自我国,主要是由于我国玩具产业
A.科技水平高B.产品价格低
C.企业规模大D.产品质量高
【小题2】针对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的正式实施,我国玩具企业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减少资金投入,压缩生产规模
B.增加管理人员,增大玩具出口量
C.退出欧盟市场,开拓新市场
D.加大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品质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小米公司自身没有工厂,手机的模具由富士康开模,其产品生产由英华达代工。小米公司只负责产品的研发、设计、销售。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英华达公司生产手机的原料于多家供应商,目的是
A.拓展原料进货渠道B.降低原料开采成本
C.提高产品附加值D.提高产品品质
【小题2】电子商务是小米手机营销的主要渠道,这样做有利于
A.降低营销成本B.提高企业知名度
C.提高产品技术含量D.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甲、乙两国局部工业区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甲、乙两工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以传统工业为主
B.都以高科技工业为主
C.都以轻工业为主
D.都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小题2】乙图中工业区发展条件与我国武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相比较,不同的是 ( )
A.有高等院校B.交通便捷
C.环境优美D.军事订货多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技术的发展,新兴工业多以中小型为主,因而不会形成工业地域
B.工业集聚可获得规模效益,不宜分散
C.许多地方的经济开发区是先建基础设施,后吸收投资者建厂
D.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小,发育程度低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工业生产在地域上比农业生产灵活的多的原因是
A.工业产品最终要在市场上销售
B.工业生产一般不要求更多自然要素的投入
C.工业生产需要工人和技术人员等
D.工业生产需要的基本条件完全不同于农业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农业基地和“鱼米之乡”,目前是我国重要的蔬菜、花卉等出口基地之一。
材料二 江苏省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浙江省 , 绍兴市、海宁市、杭州市萧山区等纺织工业产值都超过了100亿元,纺织工业的集群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典型的产业现象。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地区及附近地区图

(1)图示地区历史上曾是我国棉花的主产区之一,分析其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3分)
(2)目前,该地区棉花生产萎缩,而蔬菜、花卉等迅速发展,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3分)
(3)纺织工业的集群化发展,分析这样集群化的发展有什么好处?(3分)
(4)纺织工业的集群化发展对当地地理环境带来哪些不利影响?(2分)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关于工业集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充分利用交通等基础设施B.可以利用廉价劳动力
C.降低运输费用D.增大能源消耗
当前题号:10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