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自2014年以来,大批中资服装企业赴缅甸(如图所示)投资。目前在缅甸投资纺织制衣业的中资企业有300余家,雇佣当地劳动力近30万人。事实上,2004年以前,缅甸的服装行业较为发达,但由于西方国家实施制裁,导致缅甸服装行业长期不景气,这种情况直到2014年才有所改变。2012年缅甸颁布《外国投资法》,鼓励外资服装业发展,建立了相关技能培训中心。缅甸人口接近5300万,有65%处于劳动年龄,其中有一半为服装制造业所青睐的女性人口。缅甸人重视家庭,学习适应能力强,适合成为服装制造工人。目前,缅甸服装业享受欧盟的普惠制待遇,对日本等国出口也享受免税。中资企业的落地生根带动了缅甸服装出口规模的连年增长,促进了缅甸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目前,缅甸纺织业以服装加工为主,没有大型的纺织厂和染厂,纱线和面料主要依靠进口。据悉,目前缅甸电力70%来自水电,只有像绣花等需要手工完成的工序在这里做比较有优势。

(l)从劳动力角度分析缅甸发展服装制造业的优势。
(2)分析除劳动力因素外,中资服装企业赴缅甸投资的主要原因。
(3)简述中资服装企业赴缅甸投资建厂对缅甸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指出缅甸目前纺织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有数家轮胎企业建到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山东某轮胎企业已在M地正式投产。

(1)指出图示区域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2)图示区域是世界重要矿产生产和出口基地,但近年来采矿业发展有所放缓,致力于向制造业转化。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说明该区域产业转化带来的效益。
榆中县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也是兰州高原夏菜主产区和甘肃省“北莱南运西幕东调”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全县大力推广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注册了“兰州高原夏菜”商标,并将其打造成兰州乃至甘肃省的重要农产品品牌。读2009年到2013年榆中县高原夏莱种植面积、产量及人均收入变化表.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表12009 - 2013榆中县高原夏菜种植面积、产量及人均收入

【小题1】2009 - 2013年榆中县发展高原夏菜产业
A.使第一产业迅速发展,其他产业退步 |
B.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 |
C.种植面积增长迅速,单产下降 |
D.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
A.运输成本 | B.气候条件 | C.蔬菜品质 | D.品牌效应 |
①标准化生产高原夏菜,提高生产效率 ②选择利润较高的高原夏菜,大批量种植
③发展精加工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④提高合作门槛,减少产量保持价格优势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影响长江中下游制造业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需求、原料供应 | B.政策、产业基础 |
C.土地、劳动力价格 | D.技术水平、治污成本 |
A.低纬度的季风气候区、中纬度沿海地区 |
B.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沿海地区 |
C.低纬度大陆的东岸、中纬度的大陆西岸 |
D.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

我国各地酱油厂生产优质酱油过程中,多采用东北大豆作为主要原料,其主要原因( )
A.东北交通便利 | B.生长周期长、质量好 |
C.种植面积广、价格低廉 | D.地广人稀、产量高 |
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且常下暴雨,造成高地水土流失,低地沼泽化,严重制约农业发展。后来人们大规模兴修水利,拦洪灌溉,涸沼开垦,使这里更加适合水果、蔬菜的生产。但是,长期以来这里水果、蔬菜、花卉等产品主要就地消费,不能大量生产。19世纪中叶以后,交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伴随着工业化的步伐,欧洲城市化进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于是,环地中海的法国、西班牙等国成为水果、蔬菜、花卉等“时鲜业”的大规模生产基地。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地中海气候区制约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A.热量和地形 | B.降水与地形 | C.热量与光照 | D.降水与水文 |
A.降水的多少 | B.地形的坡度 | C.土壤中的水分 | D.河流的水量 |
①交通条件的改善
②市场需求量增大
③国家政策的扶持
④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④ |
A.交通便捷 | B.市场广阔 | C.鲜果上市早 | D.技术条件好 |

【小题1】图示信息说明泰国湄南河平原水稻种植的
A.机械化程度低 | B.水利工程量大 |
C.商品率低 | D.单位面积产量高 |
①面积小,便于精耕细作
②靠近河流,便于灌溉
③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④地势平坦,便于耕作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