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
B.信息通讯网络的通达性要求加强 |
C.交通条件的影响逐渐减弱 |
D.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增强 |
宣纸为文房四宝之一,是供书画、裱拓等用途的高级艺术用纸。安徽泾县宣纸以当地所产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经上百道传统手工工序制成(下图),其晒滩环节长达数月以使原料天然氧化漂白,故有“片纸两年得”之说。和机制纸相比,泾县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不易变色,纸寿千年,但年产仅数百吨,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还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2009年,泾县宣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根据泾县宣纸的生产过程和用途,说明泾县宣纸产需矛盾并不突出的原因。
(2)泾县宣纸所用原料往往选择在山坡上铺垫山石进行晒滩。指出晒滩时应避开的坡向,并推测铺垫山石的可能原因。
(3)指出泾县宣纸坚持手工生产的价值。
(4)说明泾县宣纸出口主要面向日本、韩国、新加坡的原因。
丹阳黄酒历史悠久,酿造史已有3000余年,酿造工艺繁杂,技术要求高,因需长期封缸陈酿,故名“封缸酒”。丹阳封缸酒以当地所产优质糯米为原料,取水质清甜、含多种无机盐类矿物质的玉乳泉水,经过复杂的古法手工酿造工序,最后入坛封陈。丹阳封缸酒色泽棕红,醇香馥郁,酒味鲜甜,被评为江苏省“七大名酒”之一,其酿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丹阳封缸酒能够传承千年,主要得益于
A.品质优良 | B.水质清甜 | C.河运便利 | D.原料优质 |
A.政府扶持 | B.企业理念 | C.酿造工艺 | D.科技含量 |
A.扩大封缸酒的生产规模 | B.提高封缸酒的知名度 |
C.拓展封缸酒的销售范围 | D.传承酿酒制作古技法 |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面临的“招工难”、“用工荒”局面还没有得到改善,高悬的招工条幅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的日常风景。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是四种工业区位选择结构图,a、b、c分别表示技术、劳动力、市场,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①减少资金投入,缩小生产规模 ②适度提高工人工资福利待遇
③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④整体迁移到中西部地区落户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安徽省无为县高沟镇索有“电缆之乡”之称,是全国唯一的特种电缆产业基地。这个人口不足6万人的乡野小镇,上世纪80年代,从生产电加热器开始,转产做起了电缆。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高沟民用电线电缆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期。2013年以后,电缆行业遭遇发展瓶颈,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压缩民用电缆和工业电缆生产,大力进军高铁、新能源、海洋电缆等新兴产业,迅速抢占高端特种电缆市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上世纪80年代,高沟镇转产做电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科技 | B.原料 | C.市场 | D.劳动力 |
A.特种电缆附加值高 | B.特种电缆生产成本低 |
C.普通电缆产品档次高 | D.普通电缆市场门槛高 |
材料一 可可树起源于南美,适宜生长在全年气温高,湿度大,土壤肥沃,海拔一般低于300米的地区。目前全球超过90%的可可仍是由自给农场的小农生产,全球70%的可可豆来自非洲。下图为“美洲主要可可树种植国家分布图”。

材料二 全球气温的上升将导致原可可树种植区域不再适应可可树生长,为满足市场需求,可可种植区不得不向高山森林保护区转移。我国南方地区也有可可的广泛分布。
(1)阅读材料,归纳可可树分布特征。南美洲是世界上主要种植可可树的地区之一,简述其生产的有利条件。(2)甲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依然能够满足可可树种植的气候条件,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3)说明可可树向高山森林保护区转移可能带来的危害及我国可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材料1:内蒙古通辽市素有“内蒙古粮仓”“黄牛之乡”美誉,近年来不断加快肉牛养殖12日内蒙 古通辽市大力发展开启企业与农户“互联网+肉牛”时代,采用肉牛标准化养殖,打造牧业现代化。肉牛养殖标准化,是指在肉牛养殖的各个环节按照制定的标准进行操作实施,包括牛舍 建设、肉牛管理、饲料管理、防疫管理等,其目的就是实现优良的产品质量、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和更好的肉牛饲养效益。
材料2:下左图通辽市位置图,下右图肉牛饲养相关产业不同阶段附加值变化图。


(1)指出通辽市发展肉牛养殖的区位优势。
(2)分析通辽市传统养牛业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3)说明通辽市开启企业与农户“互联网+肉牛”时代对当地养牛业的意义。
(4)通辽市在扩大肉牛业养殖的同时,治理当地沙漠化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通过多年探索,地处非洲北部内陆的N国终于在沙漠咸水湖中养鱼成功,使鲜鱼摆脱“奢侈”标签而进入普通家庭的餐桌。研究过程中发现,鱼苗直接投入湖泊养殖则会当天死亡,而将鱼苗投入室内装满湖水的鱼缸中养殖则能正常生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鲜鱼曾是N国的“奢侈”标签,其直接原因是( )
A.活鱼运输成本过高 | B.鱼类养殖成本过高 |
C.鱼类养殖技术落后 | D.境内鱼类资源匮乏 |
A.降低湖水盐度 | B.投放大量饵料 | C.调节湖水温度 | D.增加湖泊水量 |
A.水域广 | B.温差小 | C.品种全 | D.污染少 |

【小题1】甲国是西欧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原因主要是 ( )
①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②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③河流多,水源充足
④领土面积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海陆交通便利 | B.靠近邻国的铁矿 | C.市场广阔 | D.煤炭资源丰富 |
A.就近获得进口的大量煤炭 | B.减少污染,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
C.接近消费市场,便于出口产品 | D.就近获得进口的铁矿石 |
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是制造蔗糖的重要原料。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及之前,台湾省是我国第一产糖大省,20世纪70、80年代,广东成为我国第一产糖大省。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家调整甘蔗制糖区域布局,我国制糖业重心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一步西移至广西、云南。从1993年至今,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产糖量稳居全国第一。但到了21世纪初,广西食糖产量下降、企业利润降低,我国食糖进口大幅度增加。近年来,广西加强与巴西等世界主要产糖国交流合作,产糖业正逐步走出困境。下图为我国甘蔗主要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我国制糖业重心西移的主要因素
A.气候 | B.土地和劳动力 | C.科技 | D.市场 |
A.市场广阔 | B.原料充足 | C.劳动力丰富 | D.土地价格低 |
①增加农业化肥施用量,提高单产 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③培育甘蔗良种,提高含糖率 ④扩大甘蔗种植面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