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京津冀部分地区示意图


(1)河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近10年以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已成为人口净流入城市。简述其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一,说出石家庄和沧州在城市服务方面的差异。

材料二 河北省城镇人口比重图。


(3)结合材料二,说出与1982年之前比较,1982年之后河北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15年4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至此我国将形成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成渝在内的5个超级城市群。读长江中游城市群位置图(下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第三产业基础好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产业技术领先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小题2】为促进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应该(  )
①发挥资源优势,加速发展资源型产业    
②依托区位优势,承东启西、连南接北
③各城市同一工业结构,增强地域竞争力  
④依托产业基础,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一种怪现象——“鬼城”。“鬼城”现象,是指新城、新区的规划面积远远超出人口的入住情况,从而导致城市空置率过高,甚至城市被废弃,夜晚漆黑一片的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造成“鬼城”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自然环境恶劣,矿产资源储量少
B.城区人口数量少,增长较慢
C.盲目建设,城市配套建设跟不上
D.地理位置偏远,经济不发达
【小题2】为缓解“鬼城”危机,可行的做法是(  )
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一产业
B.变卖土地,缩小城区规模
C.增加资金投入,吸引外来人员
D.合理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示意江苏省与辽宁省城市化率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辽宁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
A.起步早、水平高B.起步早、水平低
C.起步晚、水平低D.起步晚、水平高
【小题2】辽宁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对外开放一外资企业建立
B.小商品经营一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大城市扩散一乡镇企业发展
D.矿产资源开发一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浙江省致力于培育特色小镇,即“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特色小镇一般选在城郊结合部。钱塘智造小镇位于杭州东部,是以智能工厂为主体的特色小镇。

材料二 下图是浙江省特色小镇分布略图。

 
(1)据图分析浙江特色小镇的分布特点。
(2)简述浙江特色小镇一般选在城郊结合部的主要原因。
(3)简述特色小镇的建设对杭州市主城区的影响。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市区温度与城市周边区域温度的差值(℃),用来表明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下表为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部分城市热岛强度变化统计表。

据此完成问题。

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热岛强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工业化速度加快B.城市能源消费增加
C.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D.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以下左图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右图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中,字母E—F反映的是( )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B.处于城市化发展初级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城乡差距扩大
【小题2】右图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
A.D时段B.C时段C.E时段D.F时段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据我国统计部门调查,1997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在县城和县城以上城市就业半年以上的人数达3400万人,劳动力就业的地区分布、就业领域及文化水平如下表。

表1   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
文化水平
人数(万人)
比例(%)
小学及以下
750
22
初中
2180
64
高中以上
470
14
 
表2  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地区分布
地区
人数(万人)
比例(%)
东部地区
1940
57
西部地区
620
18
 
表3  农村劳动力城市就业领域
就业领域
人数(万人)
占总数(%)
工业、交通、运输业
1150
34
服务业(包括垃圾清运等)
500
15
商业服务业
350
10
其他
1400
41
 
(1)进城农民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城农民从事的工作从劳动力和技术因素上看是_______密集型的工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的过程。读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引发图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环境因素C.政治因素D.文化因素
【小题2】下列关于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的发展使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变大
B.城市化过程促使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广泛渗透
C.城市化的推进使某一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逐步向人工生态系统转变
D.城市化过程使劳动力从第二产业向第一、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重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物品集散地。近年来飒发展迅速,建成了众多辐射西南的专业市场;重庆是我国自然资源富集地区之一,煤、天然气、铝土矿等资源在全国有明显优势。

材料二:2010年5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两江新区发展规划》。享受国家给予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包括对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重点发展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产业。

材料三:“重庆两江新区的区位图”


(1)说明重庆两江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有利条件。
(2)分析产业转移对重庆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