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左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右图是左图中③所指示区域的景观示意图。

材料二:图示区域深水稻播种面积较大。深水稻是耐水淹的水稻品种,其茎能随水上涨而伸长。其每亩单产300斤~400斤左右,远低于普通水稻单产。
(1)简述①、②两城市共同的自然区位优势。
(2)推测深水稻在图示地区的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3)简要分析③所示区域河流分叉的自然原因。
材料一:左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右图是左图中③所指示区域的景观示意图。

材料二:图示区域深水稻播种面积较大。深水稻是耐水淹的水稻品种,其茎能随水上涨而伸长。其每亩单产300斤~400斤左右,远低于普通水稻单产。
(1)简述①、②两城市共同的自然区位优势。
(2)推测深水稻在图示地区的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3)简要分析③所示区域河流分叉的自然原因。
2015年12月30日,海南岛环岛高铁西段开通运营,与开通运营的海南岛环岛高铁东段实现连通,标志着全球首条环岛高铁全线贯通。读海南岛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南岛环岛铁路建设 。
(2)海南岛的地势特征是 ,判断依据是 。
(3)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4)莺歌海发展海盐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1)海南岛环岛铁路建设 。
A.方便海南与大陆的往来 |
B.有利于反季节蔬菜外运,促进订单农业发展 |
C.促进海南旅游业发展 |
D.降低客货运输费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
(3)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4)莺歌海发展海盐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底特律走向破产:从“汽车之都”到“悲惨之城”:19世纪初,占据美国五大湖水路战略地位的底特律发展成为交通枢纽。随着制造业的兴起,底特律稳步发展,成为世界汽车工业之都。但一个世纪之后,这个曾为美国第四大城市的汽车城却走向衰落,濒临破产。

【小题1】底特律成为“汽车之都”的区位条件
【小题2】底特律衰落为“悲惨之城”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3】图示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小题1】底特律成为“汽车之都”的区位条件
A.丰富的煤铁资源 |
B.农业基础好 |
C.历史悠久 |
D.五大湖水路战略地位 |
A.资源枯竭 | B.经济结构单一 |
C.交通条件落后 | D.人口增长过快 |
A.商品谷物农业 | B.大牧场放牧业 |
C.水稻种植业 | D.乳畜业 |
下图中甲、乙是某河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b、c两地是城市选址的是良好场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小题2】在a、b、c、d四地中,最有利于发展成大城市的是( )
【小题3】下列城市区位与b地相似的是( )

【小题1】b、c两地是城市选址的是良好场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这里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 B.有大量人流和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
C.这里生活和生产用水方便 | D.这里风景优美,环境清洁 |
A.a地 | B.b地 | C.c地 | D.d地 |
A.赣州 | B.大庆 | C.广州 | D.武汉 |
材料一:图甲为西非某国及周边地区简图,该国森林覆盖率仅约4%,经济以农矿业为主。图乙为河口三角洲前缘沙洲示意图,图中沙洲不断向南延伸。

材料二:该国沿海红树林广布。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河口等风浪较小的浅海滩涂上,受周期性潮水浸淹的潮滩湿地生物群落。
(1)推断图乙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原因。
(2)说明该国沿海红树林广布的原因。
(3)从经济地理区位角度归纳该国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

材料二:该国沿海红树林广布。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河口等风浪较小的浅海滩涂上,受周期性潮水浸淹的潮滩湿地生物群落。
(1)推断图乙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原因。
(2)说明该国沿海红树林广布的原因。
(3)从经济地理区位角度归纳该国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城镇多分布于中部的自然区位是
【小题2】中国某钢铁集团规划在甲乙丙丁四个港口首选乙港建设现代钢铁企业,主要考虑的是
①乙是最为优良的天然港口
②更便于从陆地上向巴西进口铁矿
③距离铁矿进口地更近
④距离出口市场更近便
【小题3】图示国家输出的主要农产品最不可能是

【小题1】图中城镇多分布于中部的自然区位是
A.靠近铁路 | B.海运便利 |
C.海拔高 | D.河流多 |
①乙是最为优良的天然港口
②更便于从陆地上向巴西进口铁矿
③距离铁矿进口地更近
④距离出口市场更近便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A.棉花 | B.可可 |
C.苹果 | D.香蕉 |
下图中四条折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国家政策 | B.自然条件 |
C.人口数量 | D.人口迁移 |
克拉玛依为我国西部的石油工业重镇,建于1958年。2013年,克拉玛依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59︰86.64︰12.77。克拉玛依是新疆最大的外来移民城市。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新疆北部区域示意图和1990-2007年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城市化水平的发展差异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①主要沿塔里木盆地边缘分布 ②主要沿交通线分布
③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上 ④主要分布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小题2】与乌鲁木齐相比,克拉玛依的城市化特点及原因是

【小题1】图中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①主要沿塔里木盆地边缘分布 ②主要沿交通线分布
③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上 ④主要分布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A.城市化水平低非省会城市,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人少 |
B.城市化水平高地势平坦,利于产业集中和城市建设 |
C.城市人口数量多为石油工业城市,外来移民多,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人多 |
D.城市化水平高为石油工业城市,且地处沙漠,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人口少 |
2015年4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获批,北京将逐步强化政治中心职能,疏散经济中心功能。据图2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天津与北京的联系强度指数高于其他城市的因素最可能是()
【小题2】疏散北京经济职能,将会()
【小题3】下列城市的环境质量对北京生态意义更为重大,堪称北京“生态屏障”的是()

【小题1】天津与北京的联系强度指数高于其他城市的因素最可能是()
A.经济水平高 | B.地理位置近 |
C.矿产资源丰 | D.郊区城市化 |
A.缓解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 | B.使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距加大 |
C.大幅提高制造业产品成本 | D.促进区域内城市化、工业化发展 |
A.张家口 | B.秦皇岛 |
C.廊坊市 | D.沧州市 |
读福建省城市化发展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福建省1982年至2005年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2)概括2005年福建省城市等级体系的主要特点。
(3)说明高速公路的修建对福建省西部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1)归纳福建省1982年至2005年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2)概括2005年福建省城市等级体系的主要特点。
(3)说明高速公路的修建对福建省西部城市化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