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1985年7月至1990年6月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
(注: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如大于100,表明男性人数多于女性;若小于100,则说明男性人数少于女性)
(1)表中所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迁移人口的比重是 。其中又以 人员比例最高,且该时期的人口流动与以前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不同,主要是以自然地迁移为主。
(2)表中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
(3)在所有经济性人口迁移中,就性别而言,____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__性人口数;在家庭人口迁移中,____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__性人口数。这是由男性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分工不同造成的。
1985年7月至1990年6月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
原因 分类 | 占迁移人 口的比重 (%) | 性别 比 | 原因 分类 | 占迁移人 口的比重 (%) | 性别 比 |
经济性原因 | 56.2 | 217.3 | 家庭性原因 | 34.5 | 39.0 |
工作调动 分配录用 务工经商 学习培训 退休离职 | 11.5 5.9 24.3 12.9 1.6 | 268.4 243.5 223.8 149.7 603.9 | 投亲靠友 随迁家属 婚姻迁入 | 9.9 10.4 14.2 | 75.9 67.4 9.7 |
其他原因 | 9.3 | 215.0 | |||
合计 | 100 | 123.1 |
(注: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如大于100,表明男性人数多于女性;若小于100,则说明男性人数少于女性)
(1)表中所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迁移人口的比重是 。其中又以 人员比例最高,且该时期的人口流动与以前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不同,主要是以自然地迁移为主。
(2)表中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
(3)在所有经济性人口迁移中,就性别而言,____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__性人口数;在家庭人口迁移中,____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__性人口数。这是由男性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分工不同造成的。
读我国2007年省际迁入人口、迁出人口空间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省际人口迁移概况是
【小题2】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有

【小题1】我国省际人口迁移概况是
A.东南沿海各省份迁入人口均多于其他各省份 |
B.迁出人口主要来自秦岭—淮河以南的内陆省份 |
C.净迁入地区全部分布在沿海省份 |
D.北方、西北地区总迁移人口普遍多于南方和青藏地区 |
A.缓解了粤、京、沪等地的人地矛盾 |
B.扩大了川、豫等省区同沿海省区的经济差距 |
C.造成了珠三角等地的“民工荒”现象 |
D.加大了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压力 |
(12分)阜阳是安徽的西北门户,这座享誉盛名的农业大市,也是安徽省劳务输出最大城市。 “十二五”期间,阜阳市政府提出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力争实现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500亿元,由“百亿粮仓”向“江淮厨房”转型。根据安徽省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2012年春运期间阜阳火车站对外输出劳务人员大约接近两百多万人。试分析阜阳市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的原因。(6分)
(2)阜阳由“百亿粮仓”向“江淮厨房”的产业转型对当地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将分别产生哪些影响?(6分)

(1)2012年春运期间阜阳火车站对外输出劳务人员大约接近两百多万人。试分析阜阳市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的原因。(6分)
(2)阜阳由“百亿粮仓”向“江淮厨房”的产业转型对当地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将分别产生哪些影响?(6分)
读“某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图”(下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下列四个时段,年流动人口数量变化明显不同的是()
【小题2】影响该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整体趋势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该城市有()
【小题3】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可能给该城市带来的问题是()

【小题1】下列四个时段,年流动人口数量变化明显不同的是()
A.1988~1993 | B.1993~1997 |
C.1997~2000 | D.2000~2003 |
A.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 | B.丰富的淡水资源 |
C.较好的医疗条件 | D.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
A.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 | B.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
C.加强地区间文化交流 | D.弥补城市劳动力不足 |
(26分)
读东北三省区域图及材料一回答(1)—(4)题。

材料一: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这种差距是多年来吸引千百万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原因。可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出现了“雁南飞”的局面,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完全相反。
(1)简要说明东北地区工业的区位特征。(6分)
(2)20世纪60年代德国鲁尔区进行综合整治,其成功经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何借鉴意义?(6分)
(3)黑龙江和山东两省各有什么经济作物?说明种植该经济作物的区位条件。(8分)
(4)1985年以来,山东农民纯收入大大超过黑龙江农民,试分析其原因。(6分)
读东北三省区域图及材料一回答(1)—(4)题。

材料一: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这种差距是多年来吸引千百万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原因。可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出现了“雁南飞”的局面,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完全相反。
(1)简要说明东北地区工业的区位特征。(6分)
(2)20世纪60年代德国鲁尔区进行综合整治,其成功经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何借鉴意义?(6分)
(3)黑龙江和山东两省各有什么经济作物?说明种植该经济作物的区位条件。(8分)
(4)1985年以来,山东农民纯收入大大超过黑龙江农民,试分析其原因。(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上海市户籍常住人口1429.26万,外来常住人口996.42万。全年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4‰,全年户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7‰,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户籍人口1438.69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13.98万,占总人口的28.8%,比上年增加了26.36万,增长6.8%,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了1.7个百分点。
(1)说明上海市常住人口的则增长特点________。
(2)指出大量人口流入上海可能给上海市带来的不利影响________。
(3)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说出该现象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_______。
2014年上海市户籍常住人口1429.26万,外来常住人口996.42万。全年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4‰,全年户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7‰,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户籍人口1438.69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13.98万,占总人口的28.8%,比上年增加了26.36万,增长6.8%,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了1.7个百分点。
(1)说明上海市常住人口的则增长特点________。
(2)指出大量人口流入上海可能给上海市带来的不利影响________。
(3)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说出该现象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_______。
2011年3月以来的叙利亚内战引发了25年来全球最严重的难民危机,大量难民涌入欧洲。下图为叙利亚难民入欧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叙利亚难民涌入欧洲的主要目的是( )
【小题2】大量叙利亚难民涌入欧洲有利于( )
【小题1】叙利亚难民涌入欧洲的主要目的是( )
A.寻求更高的收入 | B.躲避自然灾害 |
C.寻求好的自然环境 | D.寻求安全的生活环境 |
A.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 B.提高环境人口容量 |
C.推动各国城市化进程 | D.提高国家社会保障水平 |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入户。读上海市外来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数量对比分布(2010年)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近郊区经济活动活跃,外来人口迁入多 |
B.中心区地价昂贵,外来人口迁入多 |
C.近郊区人口密度远大于中心区 |
D.远郊区迁入人口主要从事农业活动 |
A.扩大就业机会 | B.增加交通和环境压力 |
C.推动城郊农业现代化 | D.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如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2】关于大规模人口迁移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
C.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
D.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
A.缓解交通运输压力 | B.扩大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
C.调节地区间人才余缺 | D.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
2010年11月,国家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与以往历届人口普查相比,本次普查中统计工作难度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
B.人口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
C.国际人口迁移量过大 |
D.国内自发的人口流动规模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