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正式实施。结合图甲、图乙。
【小题1】“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
A.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
B.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
C.15~64岁人口比重有所下降 |
D.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
A.①点 | B.②点 | C.③点 | D.④点 |
从“人多力量大”到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政策,到2013年启动只要其中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即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再到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数次转变。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之比。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小题1】从单独二孩政策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严重 | B.城市化水平较高 |
C.育龄妇女人数少 | D.生育观念的改变 |
A.男女比例失调更加严重 |
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加重 |
C.老年人口抚养比下降 |
D.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 |

【小题1】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2007年 | B.2010年 |
C.2013年 | D.2016年 |
A.缓解国防兵源的不足 |
B.带动养老产业发展 |
C.促进人口可持续发展 |
D.促进人口素质提高 |
中新网3月6日电 国务院近日公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是“未富先老”,其原因是我国( )
A.经济发展速度快 | B.经济水平高 | C.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 D.人口基数大 |
A.劳动力不足 | B.国防兵源紧张 | C.养老负担加重 | D.人口死亡率下降 |
A.北京 | B.河南 | C.西藏 | D.内蒙古 |
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的时期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日本、韩国均抓住了“人口机会窗口”期,促进了经济的腾飞。读“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人口负担系数比较图”。
注: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15~64岁指劳动人口年龄。
(1)比较中国、日本、韩国三国出现“人口机会窗口”期的先后顺序。(2)1990年前和2030年后,造成中国人口负担系数均超过了50%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分析“人口机会窗口”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材料一 下图为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图。
材料二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达13.7亿,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材料三 下表2003年北京市人口增长指标(%)。
①人口总量庞大
②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③0~4岁年龄段男性人口多于女性
④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3)根据材料三说出:
①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为 __。
②人口迁移对北京市有何影响?

【小题1】预计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轨迹趋向于向哪个点靠近
A.A | B.B | C.C | D.D |
A.就业压力加大 | B.托儿所、幼儿园增加 |
C.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 D.减轻养老负担 |

【小题1】图中信息反映了( )
A.总抚养比呈持续下降 |
B.2010年前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
C.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 |
D.2010年后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 |
A.少儿抚养比明显上升 |
B.人口总抚养比明显下降 |
C.老年抚养比明显下降 |
D.劳动年龄人口明显增多 |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为此我国2016年正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下图为人口增长模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序号与我国当前人口增长模式最接近的是
A.工 | B.Ⅱ | C.Ⅲ | D.Ⅳ |
A.老龄人口数量减少 | B.人口进入高增长期 |
C.人口年龄结构优化 | D.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
人口数量的增长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和机械增长率(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分别是表示自然增长速度和机械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下图是世界某年甲、乙、丙三个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三个城市中市区人口数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是( )
A.甲、丙、乙 | B.乙、丙、甲 |
C.乙、甲、丙 | D.甲、乙、丙 |
A.人口大量迁移到其他城市 | B.老年人口比重较小 |
C.逆城市化现象 |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