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金字塔图承载着许多人口信息。下图为“某国2008年人口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信息显示该国的
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出生人口性别比高
【小题2】该国0-4岁人口数明显多于5-9岁,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年龄结构B.性别结构
C.生态环境D.移民因素
【小题3】近年来,该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读“中国工作年龄人口(14~64岁)占总人口的比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③~④工作年龄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
A.出生率下降B.就业率下降
C.人口老龄化上升D.就业结构趋于合理
【小题2】1980至2015年工作年龄人口比重较大且呈上升趋势,对我国社会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①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②就业压力减小
③人口总量进入高峰期
④城市化的速度减缓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

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红利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青壮年人口比例较大,劳动力充足
②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③15岁以下人口比例减少,教育投资减少   
④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缓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保障体系压力较大
②劳动力数量急剧减少
③人口数量多,劳动力减少,青壮年负担加重
④人口出现负增长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表为我国部分省区2011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人口总数(万人)
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2303
7.05
1.98

1962
7.48
3.07

7869
9.73
2.85

301
15.8
10.25

633
14.14
9.04
 
【小题1】根据统计图沪、京、苏、藏、宁五省区2011年人口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宁夏出生率、死亡率均最高B.江苏年新增人口最多
C.西藏的死亡率比上海低D.北京人口自然增长最快
【小题2】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A.性别比例B.文化教育
C.人口年龄结构D.经济发展水平
【小题3】江苏比西藏承载更多人口,这说明江苏比西藏
A.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B.生活消费水平更高
C.交通运输条件更便捷D.人均生存空间更大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的变化会产生一系列经济、社会及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读图,关于两国人口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小于乙国
B.目前乙国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C.乙国人口的社会赡养费用大大增加
D.2010年以后甲国人口可能出现严重老龄化
【小题2】适合甲国人口问题解决的措施是
①建立并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②控制人口出生率  
③加大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人口容量   ④吸纳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东北亚经济圈包括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中国和蒙古的东部地区。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亚经济圈部分区域图


材料二:随着丙所在国家城市化的逐步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该国务农人口更是呈现出快速老化的趋势。有统计资料显示,如今在该国的农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七成,70岁以上的老人也占据半壁江山,只有8.5%的农民在39岁以下。

材料三:材料一中乙方框区域放大图


(1)写出材料一中丙地所在国家的农业地域类型名称,并分析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征。
(2)材料一中,甲、乙、丙三地季风气候显著,分析其成因。
(3)写出材料一中甲、乙两个工业区域,哪个与鲁尔区的工业类型最为接近,并简述该工业区与鲁尔区区位条件差别。
(4)根据材料二,分析务农人口老龄化给丙所在国家的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5)根据材料三,分析乙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表为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不含港澳台地区)。

数据

大陆总人口(亿人)

 

 

   总人口年龄结构

每10万人中

 

 

总人口性别比

0~14岁(%)

15~59岁(%)

≥60岁(%)

大学生数(人)

第五次

12.6583

106.74

22.89

66.78

10.13

3611

第六次

13.3872

105.20

16.60

70.14

13.26

8930

 

 
【小题1】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其变化比率最明显的是
A.青壮年人口B.老龄人口C.接受高等教育人数D.城镇人口
【小题2】连续两次人口普查数据,说明我国
A.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显著B.人口性别比进一步失衡
C.社会负担明显加重D.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历史和现实都说明,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迁移,都会引起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一系列变化。读某年人口增长率的国际比较图,回答问题。

(1)简述图中国家人口增长率的特点。
(2)中国与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可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不到印度的一半,请简述其原因,并说明人口增长与哪些因素有关。
(3)美国属于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是美国的人口增长率比中国还高,试述其原因。
(4)美国陆地面积约937万km2,人口超过3亿,人口密度约33人/km2,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美国大约有1/4的土地用于农业及城市、道路筹建设用地。美国人消耗了全球23%的能源、15%的肉类和28%的纸张,人均产生的垃圾和排放的二氧化碳分别是世界平均的2倍和5倍。美国人口超过3亿是否会对全球的资源与环境带来压力?综合考虑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谈谈你的看法。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列图表为我国某省2000年第五次和2012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总人口
第五次
人口(万)
2276.51
2400.47
4676.98
比例(%)
48.67
51.33
第六次
人口(万)
3354.06
2088.63
5442.69
比例(%)
61.62
38.38
 

【小题1】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省关于人口发展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现阶段该省人口的再生产类型为“高低低”模式
B.现阶段该省人口的再生产类型为“高低高”模式
C.现阶段该省人口的再生产类型为“低低高”模式
D.现阶段该省人口的再生产类型为“低低低”模式
【小题2】下列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A.该省城市化水平较高,在我国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
B.15岁-64岁人口比重高,该省人口未出现老龄化现象
C.该省在10年间人口的增长主要是自然增长
D.该省少年儿童比重大,在我国属于经济较落后地区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图为“我国197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1970—2000年间人口变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基本保持不变,死亡率不断下降,自然增长率也不断下降
B.人口增长模式完成了高高低特征向三低特征的过渡和转变
C.1975—1985年期间,我国人口数量先增后降
D.1985—2000年人口变化显示了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小题2】根据2000年—2010年间人口变化特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环境、资源相适应
B.仍面临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问题
C.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D.人口变化特点与人口迁移密切相关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