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金字塔图承载着许多人口信息。下图为“某国2008年人口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信息显示该国的
【小题2】该国0-4岁人口数明显多于5-9岁,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小题3】近年来,该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小题1】图中信息显示该国的
A.人口出生率高 | B.人口死亡率高 |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 D.出生人口性别比高 |
A.年龄结构 | B.性别结构 |
C.生态环境 | D.移民因素 |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 |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
“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读“中国工作年龄人口(14~64岁)占总人口的比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③~④工作年龄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
【小题2】1980至2015年工作年龄人口比重较大且呈上升趋势,对我国社会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①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②就业压力减小
③人口总量进入高峰期
④城市化的速度减缓

【小题1】③~④工作年龄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
A.出生率下降 | B.就业率下降 |
C.人口老龄化上升 | D.就业结构趋于合理 |
①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②就业压力减小
③人口总量进入高峰期
④城市化的速度减缓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
回答问题。【小题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红利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青壮年人口比例较大,劳动力充足
②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③15岁以下人口比例减少,教育投资减少
④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缓慢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保障体系压力较大
②劳动力数量急剧减少
③人口数量多,劳动力减少,青壮年负担加重
④人口出现负增长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表为我国部分省区2011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统计图沪、京、苏、藏、宁五省区2011年人口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小题3】江苏比西藏承载更多人口,这说明江苏比西藏
| 人口总数(万人) | 出生率(‰) | 自然增长率(‰) |
沪 | 2303 | 7.05 | 1.98 |
京 | 1962 | 7.48 | 3.07 |
苏 | 7869 | 9.73 | 2.85 |
藏 | 301 | 15.8 | 10.25 |
宁 | 633 | 14.14 | 9.04 |
【小题1】根据统计图沪、京、苏、藏、宁五省区2011年人口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宁夏出生率、死亡率均最高 | B.江苏年新增人口最多 |
C.西藏的死亡率比上海低 | D.北京人口自然增长最快 |
A.性别比例 | B.文化教育 |
C.人口年龄结构 | D.经济发展水平 |
A.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 | B.生活消费水平更高 |
C.交通运输条件更便捷 | D.人均生存空间更大 |
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的变化会产生一系列经济、社会及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读图,关于两国人口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适合甲国人口问题解决的措施是
①建立并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②控制人口出生率
③加大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人口容量 ④吸纳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小题1】读图,关于两国人口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小于乙国 |
B.目前乙国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
C.乙国人口的社会赡养费用大大增加 |
D.2010年以后甲国人口可能出现严重老龄化 |
①建立并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②控制人口出生率
③加大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人口容量 ④吸纳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东北亚经济圈包括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中国和蒙古的东部地区。
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东北亚经济圈部分区域图

材料二:随着丙所在国家城市化的逐步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该国务农人口更是呈现出快速老化的趋势。有统计资料显示,如今在该国的农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七成,70岁以上的老人也占据半壁江山,只有8.5%的农民在39岁以下。
材料三:材料一中乙方框区域放大图

(1)写出材料一中丙地所在国家的农业地域类型名称,并分析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征。
(2)材料一中,甲、乙、丙三地季风气候显著,分析其成因。
(3)写出材料一中甲、乙两个工业区域,哪个与鲁尔区的工业类型最为接近,并简述该工业区与鲁尔区区位条件差别。
(4)根据材料二,分析务农人口老龄化给丙所在国家的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5)根据材料三,分析乙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
下表为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不含港澳台地区)。
数据 | 大陆总人口(亿人) |
| 总人口年龄结构 | 每10万人中 | ||
|
| 总人口性别比 | 0~14岁(%) | 15~59岁(%) | ≥60岁(%) | 大学生数(人) |
第五次 | 12.6583 | 106.74 | 22.89 | 66.78 | 10.13 | 3611 |
第六次 | 13.3872 | 105.20 | 16.60 | 70.14 | 13.26 | 8930 |
【小题1】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其变化比率最明显的是
A.青壮年人口 | B.老龄人口 | C.接受高等教育人数 | D.城镇人口 |
A.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显著 | B.人口性别比进一步失衡 |
C.社会负担明显加重 | D.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
历史和现实都说明,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迁移,都会引起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一系列变化。读某年人口增长率的国际比较图,回答问题。

(1)简述图中国家人口增长率的特点。
(2)中国与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可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不到印度的一半,请简述其原因,并说明人口增长与哪些因素有关。
(3)美国属于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是美国的人口增长率比中国还高,试述其原因。
(4)美国陆地面积约937万km2,人口超过3亿,人口密度约33人/km2,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美国大约有1/4的土地用于农业及城市、道路筹建设用地。美国人消耗了全球23%的能源、15%的肉类和28%的纸张,人均产生的垃圾和排放的二氧化碳分别是世界平均的2倍和5倍。美国人口超过3亿是否会对全球的资源与环境带来压力?综合考虑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谈谈你的看法。

(1)简述图中国家人口增长率的特点。
(2)中国与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可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不到印度的一半,请简述其原因,并说明人口增长与哪些因素有关。
(3)美国属于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是美国的人口增长率比中国还高,试述其原因。
(4)美国陆地面积约937万km2,人口超过3亿,人口密度约33人/km2,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美国大约有1/4的土地用于农业及城市、道路筹建设用地。美国人消耗了全球23%的能源、15%的肉类和28%的纸张,人均产生的垃圾和排放的二氧化碳分别是世界平均的2倍和5倍。美国人口超过3亿是否会对全球的资源与环境带来压力?综合考虑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谈谈你的看法。
下列图表为我国某省2000年第五次和2012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 城镇人口 | 乡村人口 | 总人口 |
第五次 | 人口(万) | 2276.51 | 2400.47 | 4676.98 |
比例(%) | 48.67 | 51.33 | ||
第六次 | 人口(万) | 3354.06 | 2088.63 | 5442.69 |
比例(%) | 61.62 | 38.38 |

【小题1】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省关于人口发展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现阶段该省人口的再生产类型为“高低低”模式 |
B.现阶段该省人口的再生产类型为“高低高”模式 |
C.现阶段该省人口的再生产类型为“低低高”模式 |
D.现阶段该省人口的再生产类型为“低低低”模式 |
A.该省城市化水平较高,在我国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 |
B.15岁-64岁人口比重高,该省人口未出现老龄化现象 |
C.该省在10年间人口的增长主要是自然增长 |
D.该省少年儿童比重大,在我国属于经济较落后地区 |
图为“我国197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1970—2000年间人口变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根据2000年—2010年间人口变化特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关于1970—2000年间人口变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基本保持不变,死亡率不断下降,自然增长率也不断下降 |
B.人口增长模式完成了高高低特征向三低特征的过渡和转变 |
C.1975—1985年期间,我国人口数量先增后降 |
D.1985—2000年人口变化显示了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
A.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环境、资源相适应 |
B.仍面临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问题 |
C.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
D.人口变化特点与人口迁移密切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