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总人口数量下降 | B.人口年龄结构优化 |
C.增加人口合理容量 | D.家庭人口规模减小 |
①迅速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②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③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
④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生育率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区育龄妇女实际生育子女的数量;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图为江西省某市抚养比和生育率示意图,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儿童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总抚养比、生育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曲线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
A.儿童抚养比、老年抚养比、生育率、总抚养比 |
B.老年抚养比、生育率、儿童抚养比、总抚养比 |
C.儿童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总抚养比、生育率 |
D.老年抚养比、儿童抚养比、总抚养比、生育率 |
A.放宽外来务工人员入户政策 |
B.完善养老保障机制,提高医疗水平 |
C.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 |
D.提倡生育二孩,提高生育率 |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比较突出的国家之一。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16.1%。农村空巢老人接近50%,城市空巢老人接近70%,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已突破4000万。关注老年人是春晩近年来的主旋律,2017春晚中小品《老伴》一个女婿半个儿》等,都以此为背景。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下图为我国生育率和抚养比(含趋势)示意图。

(1)结合图文材料,列举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2)分析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3)简述2000-2050年儿童抚养比、总抚养比、生育率的变化趋势。
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人口红利是指一个 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人口条件的时期。下图示意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及人口抚养比变化(含预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表示我国总人口、人口抚养比及劳动年龄人口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③ | B.②①③ |
C.③①② | D.③②① |
A.2013年 | B.2020年 |
C.2025年 | D.2030年 |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ロ老龄化行动。人ロ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ロ数与劳动年龄人ロ数之比,下表为我国2011年-2018年人口抚养比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信息反映了
A.总抚养比呈持续下降 | B.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实施导致总抚养比持续上升 |
C.少儿抚养比持续上升 | D.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 |
A.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导致的生育率提高是少儿抚养比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 |
B.全面二孩生育政策集中释放是导致2016年、2017年少儿抚养比上升的主因 |
C.2018年少儿抚养比增速下降主要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增加所致 |
D.2018年少儿抚养比增速下降主要是由于老年抚养比上升所致 |

图中数据显示( )
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日益低龄化 |
B.农村劳动力逐渐高龄化 |
C.农村劳动力以20~29岁年龄段为主 |
D.50~59岁人口迁移率变化幅度最大 |
A.地域文化不同 | B.避孕技术是主要影响因素 |
C.生育政策不同 | D.饮食结构不同 |
我国分别在2012、2014和2016年相继实施双独二胎、单独二胎、全面二胎政策。下图为“2008-2017年我国新生人口数量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二胎政策推行后,每年新生人口数量始终徘徊在1600-1800万之间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速度减慢 | B.生育观念发生转变 |
C.育龄妇女明显减少 | D.新生儿增长率下降 |
A.劳动力不足 | B.就业压力大 |
C.抚养人口少 | D.老龄化加重 |
下图为中国2010年和2030年(预测)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注:0—4岁为婴幼儿,5—14岁为青少年,15—59岁为劳动力,60岁以上为老年人人口。)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2010年相比,2030年
A.新生儿人口总量略减 | B.少年儿童人口总量略减 |
C.劳动力人口素质下降 | D.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 |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B.男子受文化教育程度 |
C.地区医疗卫生条件 | D.妇女受文化教育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