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美国20世纪城市化进程。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纵坐标的含义为
【小题2】图中最后阶段城市化速度减慢的原因,主要是

【小题1】图中纵坐标的含义为
A.城市人口数量与农村人口数量的比重 |
B.城市用地占国土总面积的比重 |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D.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
A.能源短缺,工业发展迟缓 |
B.政府严格控制人口流动 |
C.传统工业萎缩,经济发展停滞 |
D.城市人口和工商业迁往小城镇和乡村 |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蓝皮书”显示,近几年,中国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至2009年底,全国城镇人口数量达到6.2亿,比重上升到46.6%。
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中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中国城市化已经处于③阶段 |
B.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领先于经济发展水平 |
C.近几年,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
D.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和城市人口数量均少于美国 |
A.当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快于发展中国家 |
B.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人口由乡村进入城市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地区发展不平衡 |
C.当前所有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已进入②阶段 |
D.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早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多于发展中国家 |
A.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快 | B.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
C.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 D.城市中心区萎缩,人口向小城镇和乡村回流 |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可知该市
【小题2】可推测该市

【小题1】可知该市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 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
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乙类国家人口向甲类国家迁移是寻求()

【小题1】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甲表示发展中国家 | B.图中乙表示发达国家 |
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 | 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 |
A.更高的社会地位 | B.更多的休闲时间 |
C.更高的收入 | D.更优美的自然环境 |
读下图,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的状况,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有关A、B两图所表示的现象分别是
【小题2】下列有关逆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有关A、B两图所表示的现象分别是
A.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 B.城市化 城市化 |
C.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 D.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
A.我国大城市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
B.逆城市化现象最早出现在美国 |
C.逆城市化现象使整个市区的人口增长迅速 |
D.大城市城区的环境质量下降是促进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
下图为美国、英国、印度和巴西四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表示美国的是
【小题2】1975年,与英国相比,巴西城市化特点是
【小题3】1950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城市环境恶化 ②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
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④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小题1】图中表示美国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城市环境质量更高 | B.城市化水平更高 |
C.城市化速度更快 |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①城市环境恶化 ②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
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④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A.①② | B.③④ | C.③④ | D.②④ |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体系示意图,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长江三角洲城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关于该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3】目前上海的人口容量已接近极限,影响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小题1】长江三角洲城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苏州与绍兴的城市等级和服务功能相同 | B.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 |
C.南京和绍兴在行政管理上是隶属关系 | D.上海的城市服务范围被南京覆盖 |
A.该区域城市化进入了后期成熟阶段 | B.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
C.城市化发展带动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 | D.出现了人口大量迁往乡村的逆城市化现象 |
A.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 | B.地区开放程度 |
C.人均生活消费水平 | D.科学技术水平 |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为某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回下列有关该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化与城市化增长趋势完全同步 |
B.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
C.该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
D.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 |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的局部收缩现象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从城镇发展要素的集聚与流动出发,结合经济、人口与用地三个维度,可将城镇发展分为持续增长、转型增长、潜在收缩、显著收缩四种类型(如图所示,图中虚线为原有水平,实线阴影为现有发展水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所示类型中,城镇转型增长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吸引人口大量迁入 | B.土地空置现象突出 |
C.土地利用效率下降 | D.以传统制造业为主 |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小题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小题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 | B.中期阶段 | C.后期阶段 | D.再城市化阶段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