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此时A、D两城镇的主导风向 。两城镇可能是阴雨天的是    ,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2)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一个研究课题,“地质灾害关联性研究”,主要研究强地震可能带来的次生灾害。如果你是该小组成员,你认为地震发生可能给该区域带来的次生灾害有 。各城镇受威胁最大的是 ,E、F两地可能形成堰塞湖的是 ,并说明理由。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16年2月20日,超强飓风“温斯顿”横扫南太平洋岛国斐济。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温斯顿”给斐济造成巨大危害,主要是由于(  )
A.狂风暴雨B.高温多雨C.晴朗干燥D.寒冷干燥
【小题2】下列关于台风来临时,采取的避灾方式中可以有效减少当地人员和财产损失的是(  )
A.在大树下躲避B.开车到海边空旷地区集结
C.在坚固建筑及庇护站躲避D.向低平地区疏散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上海地区在历史上曾发生多起非常严重的特大风暴潮灾。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 1696 年,“康熙三十五年 六月初一日,大风暴雨如注,时方值亢旱,顷刻沟渠皆溢,欢呼载道。二更余,忽海啸,风复大作,潮挟风威, 声势汹涌,冲入沿海一带地方几数百里。宝山纵亘六里,横亘十八里,水面高于城丈许;嘉定、崇明及吴淞、川 沙、柘林八、九团等处,漂没千丈,灶户一万八千户,淹死者共十万余人。”这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风暴 潮灾害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1)说出引发材料中所述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并说出该天气系统形成的条件。
(2)针对材料中的灾害,我国沿海地区应做好哪些防范措施?请提出至少三点。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读下图“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可知( ),
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B.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
C.我国全年各地均会受到台风影响D.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
【小题2】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B.秋季台风使南方水稻受到冻害
C.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D.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
【小题3】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②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 
③出行建议乘坐飞机 
④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 
⑤农田夜间防御霜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③⑤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台风过境带来的主要灾害有(  )
①风暴潮 ②地震 ③狂风 ④暴雨 ⑤沙尘暴  ⑥洪涝
A.①②③⑤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③⑤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秋台风“菲特”于10月7日1:15在浙闽交界处福鼎沙埕镇登陆(强度为强台风),它的狂风暴雨,在浙江大地足足宣泄了3天半之久。给当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图中各天气系统能表示“菲特”成因的是
A.B.
C.D.
【小题2】台风造成的灾害主要是
A.沙尘暴天气B.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C.地震、海啸D.狂风、赤潮
【小题3】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B.大风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重创我国南部沿海省区。左图为台风“山竹”移动路径示意,右图为2018年9月16日8: 00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1)试从多个维度描述台风“山竹”的移动路径,并指出其势力强弱变化的特点。
(2)说出台风“山竹”对应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带来的天气现象。
伴随台风“山竹”而来的是沿岸地带大量海水入侵。
(3)说明台风“山竹”与海水入侵的关联性。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于9月16日17时在广东江门台山市登陆,登陆时最大风力14级。下图为我国南方局部区域简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按自然灾害成因与发生过程来说,“山竹”属于
A.地质灾害B.气象灾害C.海洋灾害D.生物灾害
【小题2】图中①②两地降水量差异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等于②地,距台风中心距离相近
B.①地大于②地,①地水汽较②地充足
C.②地大于①地,②地水温高蒸发大
D.②地大于①地,②地海洋带来水汽多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央气象台 2018 年 12 月 26 日 10 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26 日至 30 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及以南大部地区将先后降温,局地超过 14℃。最低温 度 0℃线从黄淮逐步南移,30 日至 31 日将移至南岭一带地区。下图为全国大风降温预报图(2018 年 12 月 26 日 14 时-31 日 08 时)。

材料二   甲区域是寒潮高发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1)此次降温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表现为________。
(2)评价寒潮灾害对甲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
(3)简述甲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寒潮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每年10月8日前后,为“寒露”节气的开始。寒露的意思是气温较低,地面的露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前后,是华南晚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这时如遇低温危害,就会造成空壳、瘪粒,导致减产,通常称为“寒露风”。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棉花)、打豆场”,这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长江三角洲B.青藏地区C.华北平原D.东北平原
【小题2】“寒露风”对双季晚稻危害很大,下列防御措施正确的是
①科学运用寒露风预测,缩小双季晚稻种植面积 
②将保温剂喷在叶面形成膜状,抑制水分蒸发,减少耗热
③选育抗低温高产品种 
④在冷空气来临前,采用夜灌昼排,以水调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