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垂直带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小题2】东坡常绿阔叶林带之下形成灌丛植被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 ( )

【小题1】关于垂直带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东坡带谱比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顶海拔不同 |
B.西坡的亚高山针叶林带分布比东坡高,是因为西坡比较温暖 |
C.西坡的亚高山针叶林带分布比东坡高,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
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
A.土壤贫瘠 | B.森林被大量砍伐 | C.海拔低,气温高 | D.水平衡失衡 |
下图为位于42°N附近的我国某山地北坡自然带谱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山地为( )
【小题2】该山地1 800 m以上的岳桦林是一种匍匐状生长的森林,以下不属于其生长习性的是( )

【小题1】该山地为( )
A.秦岭 | B.南岭 |
C.长白山 | D.台湾山脉 |
A.耐旱 | B.耐寒 |
C.抗风 | D.耐贫瘠 |
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各数字对应的自然带名称,正确的是
【小题2】影响⑥自然带出现南、北狭长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图中各数字对应的自然带名称,正确的是
A.②热带草原带 |
B.③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C.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D.⑥热带荒漠带 |
A.受南美洲西部山脉阻挡,呈南、北狭长分布 |
B.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向南伸展到 30°S 附近 |
C.受所跨纬度影响,向西直通海岸 |
D.受西风带的影响,向北延伸范围更广 |
净光合作用量=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下图是某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吸作用量与气温关系统计曲线。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绿色植物净光合作用量会受太阳辐射、气温、降水量、土壤养分等因素的影响, 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小题2】气温 25℃以上,该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量不再随气温升高而增加,其主要制约因素最有可能是

【小题1】绿色植物净光合作用量会受太阳辐射、气温、降水量、土壤养分等因素的影响, 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整体性 | B.差异性 | C.可塑性 | D.临界性 |
A.光照 | B.水分 | C.热量 | D.C02 |
读某山南北坡不同高度降水量和降水变率变化图(横轴表示测站的海拔,其中441 m至3 539 m表示北坡测站海拔、934 m至1 739 m表示南坡测站海拔),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山脉可能为( )
【小题2】关于该山脉降水量及降水变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山脉可能为( )
A.阴山 | B.贺兰山 |
C.秦岭 | D.天山 |
A.降水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增的趋势不明显 |
B.南北坡的最大降水高度均介于海拔1 600 m与2 100 m之间 |
C.降水变率与降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 |
D.南坡降水变率明显小于北坡,高山区变率也小于低山区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17年7月15日,历时8年的京新高速(北京——乌鲁木齐)全线通车,线路全长2540千米。贯通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等地。

(1)京新高速公路沿途的景观变化体现了_________规律,引起差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2)图中京新高速公路沿线标注的四个城市中,城市等级最低的是_________。
(3)图中的朱日和是2017年“八•一建军节”阅兵场所,该地处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_________(自然区名称),该地春季多_________ (气象灾害)危害。
(4)图中400 mm年降水量线以北区域的农业生产类型以_________为主,该线以东区域的粮食作物以_________为主。
(5)描述400 mm年降水量线东段的走向,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2017年7月15日,历时8年的京新高速(北京——乌鲁木齐)全线通车,线路全长2540千米。贯通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等地。

(1)京新高速公路沿途的景观变化体现了_________规律,引起差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2)图中京新高速公路沿线标注的四个城市中,城市等级最低的是_________。
(3)图中的朱日和是2017年“八•一建军节”阅兵场所,该地处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_________(自然区名称),该地春季多_________ (气象灾害)危害。
(4)图中400 mm年降水量线以北区域的农业生产类型以_________为主,该线以东区域的粮食作物以_________为主。
(5)描述400 mm年降水量线东段的走向,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山体效应是指由于山体隆起,对山体本身及其周围环境造成的气候效应。下图为38ºN科罗拉多落基山脉山体内外最热月气温10℃等温线分布高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结果说明,山体效应的表现为
【小题2】造成图示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山体内部近地面大气
【小题3】落基山脉由于山体效应,使得

【小题1】图示结果说明,山体效应的表现为
A.焚风效应 | B.降温效应 | C.温室效应 | D.增温效应 |
A.吸收太阳辐射多 | B.吸收地面辐射多 |
C.大气逆辐射强 | D.吸收太阳辐射少 |
A.山麓自然带向北延伸 | B.山体内部的垂直带谱更完整 |
C.山麓自然带向南延伸 | D.山体内部的自然带向高处抬升 |
干旱河谷上游地区的小叶灌丛与落叶阔叶林的混合交错带称为林树下线。下图示意我国30°N附近某河谷山坡聚落分布及植被随海拔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山坡海拔200-2800米地段内聚落数量多,其原因主要是()
【小题2】该地随海拔的变化依次出现干旱灌木、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景观,其呈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小题3】调查发现该河谷地带针叶阔叶混交林的林树下线比15年前下降了几十米,其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

【小题1】该山坡海拔200-2800米地段内聚落数量多,其原因主要是()
A.地势高,免受洪水侵袭 | B.水源充足,光照充足 |
C.气候温凉,交通便利 | D.气候湿润,地势和缓 |
A.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D.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A.气候变暖 |
B.人工育林 |
C.修筑梯田 |
D.河流改道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西北风为甲港的主导风向。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地形地质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在国家公园未建立之前,该地区可能性最小的人类活动是

【小题1】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地形地质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分布区位于板块的张裂地带 | B.有大致呈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分布 |
C.以低山丘陵为主,出现海岸沙漠 | D.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
A.山地伐木 | B.高山放牧 | C.森林采集 | D.大面积耕种 |
下图示意某山峰部分等高线、等温线及雪线分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山峰
①位于南半球 ②北坡为阴坡 ③南坡为湿润风迎风坡 ④雪线南坡高于北坡
【小题2】此山峰最可能位于

【小题1】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山峰
①位于南半球 ②北坡为阴坡 ③南坡为湿润风迎风坡 ④雪线南坡高于北坡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天山山脉 | B.阿尔卑斯脉 |
C.安第斯山脉 | D.喜马拉雅山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