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植被覆盖指数(NDVI)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城植被覆盖的程度。净初级生产力(NPP)为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光合产物中扣除植物自身的呼吸消耗部分。下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的NPP和NDVI表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①a、②b、③c对应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小题2】遭遇最严重旱情的年份大约在
【小题3】若该省级行政区为西藏自治区,其植被水平变化方向符合①至③变化规律的是

【小题1】①a、②b、③c对应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A.典型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 | B.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
C.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 | D.荒漠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 |
A.1985年 | B.1990年 | C.2000年 | D.2005年 |
A.东南向西北 | B.西北向东南 | C.东北向西南 | D.西南向东北 |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中区域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关于图中区域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西两侧垂直带谱一致 |
B.图中河流含沙量大 |
C.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
D.铁路走向主要受地形影响 |
A.甲地可见冲积扇 |
B.乙地水能资源丰富 |
C.甲地广种春小麦 |
D.乙地山岗梨园遍布 |
2009年2月到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 )
【小题2】沿途自然带变化依次为( )

【小题1】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 |
B.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 |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
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
A.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
C.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 |
D.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此图可以简单看作“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中字母①代表动物,其余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小题2】此
图可以说明( )
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小题1】此图可以简单看作“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中字母①代表动物,其余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②绿色植物 ③O2④CO2![]() | B.②绿色植物 ③CO2④O2 |
C.②微生物 ③CO2④O2 | D.②微生物 ③O2④CO2 |

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小题2】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了( )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必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小题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 B.植物稀少,土壤瘠薄 |
C.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 D.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必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温度<0℃时,土壤和岩石里的水分凝结成冰形成冻土,土壤含水量、植被'日照等条件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土壤的冻结深度。我国东北地区冻土广布,图6示意我国东北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在一定标准下超过10年实测到最大冻深的平均值),大兴安岭地区车降水量400—450毫米,却生长了大片的落叶松林,其生长与冻土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在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东北地区冻土层退化严重。

(l)说出东北地区冻土深度变化的特点。
(2)分析大兴安岭落叶松的生长与冻土之间的关系。
(3)分析大兴安岭地区冻土退化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当温度<0℃时,土壤和岩石里的水分凝结成冰形成冻土,土壤含水量、植被'日照等条件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土壤的冻结深度。我国东北地区冻土广布,图6示意我国东北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在一定标准下超过10年实测到最大冻深的平均值),大兴安岭地区车降水量400—450毫米,却生长了大片的落叶松林,其生长与冻土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在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东北地区冻土层退化严重。

(l)说出东北地区冻土深度变化的特点。
(2)分析大兴安岭落叶松的生长与冻土之间的关系。
(3)分析大兴安岭地区冻土退化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我国北方地区的人们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将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仔细分析,把A~D填在图中适当的方框内。
(2)人们毁林开荒,改变的地理要素是________,但却引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等要素随之变化,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特征。

(1)仔细分析,把A~D填在图中适当的方框内。
A.径流加大 | B.水土流失 | C.地表侵蚀 | D.气候趋向干旱 |
鸟类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物种,迁徙是鸟类遵循大自然环境变化的一种生存本能反应。根据鸟类有无迁徙习性,可将鸟类分为留鸟和候鸟(包括夏候鸟、冬候鸟、旅鸟和漂鸟)两大居留类型。下图示意我国南方地区某山地鸟类居留类型与海拔梯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海拔带200米左右冬候鸟种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该地海拔带500米左右留鸟种数较多,主要分布在
【小题3】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山地至今仍保留少部分漂鸟(小区域短距离迁徙的候鸟),推测此类候鸟的生活习性是

【小题1】该海拔带200米左右冬候鸟种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温暖 | B.地形平坦 |
C.水源充足 | D.人类活动较少 |
A.阳坡缓坡 | B.阴坡陡坡 |
C.阳坡陡坡 | D.阴坡缓坡 |
A.夏居城区,冬居农区 | B.夏居农区,冬居城区 |
C.冬居山林,夏居平原 | D.夏居山林,冬居平原 |
土壤水分状况是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同时植被也影响着土壤水分状况。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干旱河谷地带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据图分析
【小题3】【小题4】与其他月份相比,4月份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是
【小题5】【小题6】为维护生态安全,该河谷低海拔处适合栽种

【小题1】【小题2】据图分析
A.雨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大 |
B.土壤含水量随海拔上升整体呈上升趋势 |
C.旱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差异较小 |
D.土壤含水最低海拔地区高于高海拔地区 |
A.山坡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好 | B.溶蚀作用强,地下水位较高 |
C.土壤疏松,透水性好 | D.降水少,蒸发旺盛 |
A.喜湿的茶树 | B.耐寒的胡杨林 |
C.耐旱的柏林 | D.耐盐的红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