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山地的形成
- 河流地貌的发育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28分)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

材料二:下图为地中海沿岸地质剖面图,甲图是图中岩层布局放大图。

材料三:“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
读材料一完成:
(1)在地貌上B表现为 ,其成因是 。(4分)
(2)我国的汾河谷地按成因划分属于图中的 处地貌(填字母)。(2分)
(3)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铁,则地铁隧道的工程地址应定在A、B两处中的 处,试说明理由。(6分)
(4)如果该地有丰富的石油,那么石油一般储存于A、B两处中的 处,它能够大量保存石油的原因是什么?(4分)
读材料二、材料三完成:
(5)图中地区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边界,其边界类型为 边界。判断依据是 。(8分)
(6)②⑥处可能存在的矿产分别是( )(2分)
A.有色金属石油 B.有色金属金刚石 C.天然气石油 D.有色金属大理岩
(7)结合材料二和甲图,判断图中①处可能发生过( )次地震。(2分)
A.2 B.3 C.4 D.5
材料一: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

材料二:下图为地中海沿岸地质剖面图,甲图是图中岩层布局放大图。

材料三:“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
读材料一完成:
(1)在地貌上B表现为 ,其成因是 。(4分)
(2)我国的汾河谷地按成因划分属于图中的 处地貌(填字母)。(2分)
(3)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铁,则地铁隧道的工程地址应定在A、B两处中的 处,试说明理由。(6分)
(4)如果该地有丰富的石油,那么石油一般储存于A、B两处中的 处,它能够大量保存石油的原因是什么?(4分)
读材料二、材料三完成:
(5)图中地区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边界,其边界类型为 边界。判断依据是 。(8分)
(6)②⑥处可能存在的矿产分别是( )(2分)
A.有色金属石油 B.有色金属金刚石 C.天然气石油 D.有色金属大理岩
(7)结合材料二和甲图,判断图中①处可能发生过( )次地震。(2分)
A.2 B.3 C.4 D.5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A图表示的是在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地貌; B图是________地貌,往往形成于________地区。(4分)
(2)根据岩层露头的新老关系判断,该图地质构造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此处地形为_________________,形成该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1)A图表示的是在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地貌; B图是________地貌,往往形成于________地区。(4分)
(2)根据岩层露头的新老关系判断,该图地质构造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此处地形为_________________,形成该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箭头b表示的是( )
【小题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
①沙尘暴、水土流失 ②水土流失、滑坡
③泥石流、土地荒漠化 ④沙尘暴、土地荒漠化

【小题1】箭头b表示的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 B.风力搬运作用 |
C.流水溶蚀作用 | D.流水搬运作用 |
①沙尘暴、水土流失 ②水土流失、滑坡
③泥石流、土地荒漠化 ④沙尘暴、土地荒漠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共18分)材料一:安徽省某山风景区(118°E, 31°N附近)是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境内海拔多在50米到450米之间,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区;同时又属国家凤丹原产地。每年,各色牡丹和石林组成壮观的花海石林,素有“名花似海,奇石如林”之称。
材料二:图为该山喀斯特地貌成因过程图(顺序已被打乱)

材料三:图为该山山麓地区气候资料图(曲线表示气温,柱状图表示降水)

材料四:牡丹的生长条件——牡丹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充足的阳光对牡丹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牡丹植株呈休眠状态。牡丹开花适温为17~20℃,但花前必须经过1~10℃的低温处理2~3个月才可。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二判断,该山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______________。(2分)并结合材料二和三,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该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4分)
(2)根据材料一和三,分析该山6—8月降水量变化特点及其成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和四,分析该山牡丹花欣赏的最佳时间段为____月。(2分)并仅从自然环境角度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否适合种植牡丹。(6分)
材料二:图为该山喀斯特地貌成因过程图(顺序已被打乱)

材料三:图为该山山麓地区气候资料图(曲线表示气温,柱状图表示降水)

材料四:牡丹的生长条件——牡丹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充足的阳光对牡丹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牡丹植株呈休眠状态。牡丹开花适温为17~20℃,但花前必须经过1~10℃的低温处理2~3个月才可。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二判断,该山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______________。(2分)并结合材料二和三,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该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4分)
(2)根据材料一和三,分析该山6—8月降水量变化特点及其成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和四,分析该山牡丹花欣赏的最佳时间段为____月。(2分)并仅从自然环境角度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否适合种植牡丹。(6分)
下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剖面与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图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 | B.差异性 |
C.整体性 | D.相似性 |
A.E处地形是向斜 | B.F处地质构造是山谷 |
C.G处不宜修建大型工程 | D.H处为岩浆岩 |
读下列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地区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地区是()
【小题2】关于该地地质形成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图示地区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地区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
B.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
C.沉积-地壳运动-外力侵蚀-岩浆侵入 |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
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被称为“地球的伤痕”,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伤痕”的成因是()
【小题2】该处的地质构造是()

【小题1】该“伤痕”的成因是()
A.板块张裂 | B.板块碰撞 |
C.流水侵蚀 | D.人类活动 |
A.地垒 | B.地堑 |
C.背斜 | D.向斜 |
读海底深度与其岩石年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处的岩石类型和地形是()
【小题2】下列地区所处的板块边界与甲处类似的是()

【小题1】甲处的岩石类型和地形是()
A.喷出岩岛弧 | B.喷出岩海岭 |
C.沉积岩岛弧 | D.变质岩海盆 |
A.日本群岛 | B.地中海 |
C.新两兰南北二岛 | D.红海 |
读欧洲第四纪冰川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欧洲大陆西侧第四纪冰川冰盖距陆地距离南北差异关联度最大的是
【小题2】第四纪冰期时,A地所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小题1】与欧洲大陆西侧第四纪冰川冰盖距陆地距离南北差异关联度最大的是
A.纬度 | B.海陆位置 | C.洋流 | D.地形 |
A.冰川侵蚀 | B.冰川堆积 | C.流水侵蚀 | D.流水沉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