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山地的形成
- 河流地貌的发育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图为凌河地形地质剖面围(岩层由Cl-P-K2年代为由老到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 )
【小题2】图示区域P1-K1期间的地质过程主要为( )

【小题1】图中( )
A.煤层形成于砂砾层中 | B.皮家处适合开采煤炭 |
C.煤层因变质作用而形成 | D.煤层形成的时间较晚 |
A.沉积一断裂一下沉一沉积 | B.下沉一侵蚀一抬升一沉积 |
C.沉积一挤压一侵蚀一沉积 | D.下沉一沉积一抬升一侵蚀 |
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一组在海南角(陆地向海突出的岬角)西侧观察花岗岩石蛋,发现附近水流急快;另一组调研海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情况。左图为海南角位置示意图,右图为石蛋景观图。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月海南角附近的表层海水流向为自东向西 | B.海南角西侧泥沙的沉积速度快于东侧 |
C.海湾处的岩石一般比附近岬角的岩石坚硬 | D.石蛋形成的主要外力是流水侵蚀作用 |
①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与东亚发展多边贸易的需求 ②生态环境好、政策支持力度大
③贸易总量大、产业结构完善 ④旅游业发达、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佳
⑤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之一
A.①③⑤ | B.①②③ | C.②④⑤ | D.③④⑤ |
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西部海域位于________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图③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__________规律,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该变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
(3)若此山脉变为平地,试分析其可能给南美洲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4)据国际环保组织研究统计,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的降水减少了约20%,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试分析其原因。

(1)图中山脉西部海域位于________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图③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__________规律,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该变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
(3)若此山脉变为平地,试分析其可能给南美洲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4)据国际环保组织研究统计,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的降水减少了约20%,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试分析其原因。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 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② 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 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④ 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①沙尘暴
②水土流失
③泥石流
④土地沙漠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④② | D.③④ |
波痕是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下图是一张在海边拍摄的照片,拍的是一个非常精致的蟹壳,背景则为波痕(海浪来自正东方)。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海浪与波痕的位置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浪来自于波痕的陡坡 |
B.海浪来自于波痕的缓坡 |
C.海浪来向与波痕的延伸方向平行 |
D.无法确定 |
A.东北方 | B.东南方 | C.正东方 | D.正西方 |
A.9:00 | B.12:00 | C.18:00 | D.15:00 |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下面左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小题2】风影沙丘
【小题3】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东南风 | B.西北风 | C.西南风 | D.东北风 |
A.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 | 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 |
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 | 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 |
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 | 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
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 | 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
法国罗纳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谷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下左侧图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下图右照片)。

分析圣贝内泽断桥的旅游价值,并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自然原因。

分析圣贝内泽断桥的旅游价值,并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自然原因。
如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比例尺为1:100000)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为了加强甲镇与乙村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 )
【小题2】图中铁路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
①穿越河流
②临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小题3】甲镇计划修建一小港口,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合理的是( )

【小题1】为了加强甲镇与乙村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 )
A.a | B.b | C.c | D.d |
①穿越河流
②临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①处 | B.②处 | C.③处 | D.④处 |
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一条狭长的沙坝上,海拔约1.8-3米。历史上,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日子,基瓦利纳几乎被厚厚海冰包围,每到秋冬季多暴风雪发生。近50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效应,海水侵蚀使基瓦利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预计到2025年,该小镇将会彻底沉入海底。
【小题1】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沙坝成因为河流与海浪共同沉积而成 |
B.位于美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处,多地震 |
C.夏季降水量大,河流进入汛期 |
D.可同时观看到极昼、极光现象 |
A.暴风频率增加,风浪侵蚀海岸加剧 | B.地震引发海啸频发,海浪侵蚀加剧 |
C.海平面上升,岛屿沿岸低地被淹没 | D.海冰消融,失去海冰对岛岸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