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山地的形成
- 河流地貌的发育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小题1】地理学家杨逸畴先生这样描述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历来以陡峭险峻著称……雅鲁藏布江下游绕南峰急拐弯南流,构成举世闻名的大拐弯峡谷。高峰耸峙、峡谷幽深,高山构成地形上的巨大屏障,峡谷则构成气流上的通道。”其中的“气流”是指
A.西南季风 | B.东南季风 | C.东北季风 | D.西北季风 |
A.南迦巴瓦峰是受挤压形成的背斜山 |
B.最适宜人类穿越喜马拉雅山的是多雄拉 |
C.5892高地是地垒形成的断块山 |
D.那木拉错是地堑形成的湖泊 |

【小题1】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 B.乙-丙-甲 | C.丙-乙-甲 | D.丙-甲-乙 |
A.1 | B.2 | C.3 | D.4 |
A.断层乙形成之前 | B.岩层甲形成之后 | C.断层乙形成之后 | D.岩层丙形成之后 |
“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因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而得名。中国综合海洋科考船“向阳红01”船,于当地时间2017年10月23日晚,在南大西洋“海底黑烟囱”处成功获取了海底热液硫化物。
左图为竖版世界地图,右图为“海底黑烟囱”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向阳红01”船获取海底热液硫化物时位于图中( )
A.①海域 | B.②海域 | C.③海域 | D.④海域 |
A.年轻的大洋中脊 | B.古老的洋盆 |
C.宽广的大陆架 | D.较陡的大陆坡 |

【小题1】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 )
①河流沿岸大规模挖砂 ②修建水库数量增多
③河流中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 ④连续干旱,河流水量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小题2】据图推断,近年来我国( )
A. 海啸破坏程度明显降低 B. 河流沿岸湿地的面积缩小
C. 河口附近海岸侵蚀后退 D. 滨海盐碱化趋势减弱
A.板块运动 | B.海底地貌 | C.清洁能源 | D.地球年龄 |

图中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 |
B.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 |
C.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 |
D.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 |
材料一 2017年2月20日,晴,我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搭乘豪华邮轮前往火地群岛探险旅游。几个小时后,邮轮在蜿蜒曲折的海峡内航行,海面上风大浪高。我看到处处是幽深的峡湾,烟云缭绕,两岸绿岛荒岩上栖息着无数海鸟、企鹅和海狮,远处一座座青山雪峰,冰川遍布,蔚为壮观。邮轮到达乌斯怀亚港已然风平浪静,大大小小的船只星罗棋布,海鸟自由翱翔,与岸上色彩鲜艳的小木屋构成绚烂的画卷……
——摘自游记《世界尽头·原始火地岛》材料二 下图示意火地群岛位置及游记中的探险旅游路线。

(1)分析沿途“青山雪峰”景观的形成原因。
(2)比较线路甲、乙段的风浪大小,并说明理由。
位于火地岛南端的乌斯怀亚被称为世界尽头,是通往南极不可缺少的补给基地,近年来我国国内有多家旅行社开通了到南极的旅游路线
(3)南极旅游在我国兴起的原因有哪些。(请列举三条)
图中
A.自西向东地表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 | B.甲处地表形态主要由内力作用塑造 |
C.乙处的物质主要于地壳 | D.花岗岩形成于断层发生之后 |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脉,上游穿行于山区,年均降水量200~500mm;中游流经科罗拉多高原,形成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并含有代表性的生物化石;下游地势低洼,年均降水量不足100mm。
科罗拉多河曾经狂野不羁(流量大,流速快),每年春末夏初,河水携带近亿吨泥沙流入墨西哥境内的加利福尼亚湾,在河口堆积形成巨大的三角洲。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在科罗拉多河干支流修建众多水利工程,该河被驯服,但下游径流量锐减,三角洲沦为沙漠。下图示意科罗拉多河流域。

(1)推测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2)分析科罗拉多河下游水量锐减对三角洲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小题1】关于图中甲、乙两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形成的山 | B.乙—向斜形成的山谷 |
C.甲—可能有地下水 | D.乙—适合修建隧道 |
A.背斜 | B.向斜 | C.断层 | D.褶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