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山地的形成
- 河流地貌的发育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简述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有利条件。
(3)从气候角度分析秋冬季节对虾从渤海沿海向黄海南部深水区洄游的原因。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 10℃以上的水域,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由于温度差异,秋冬季节对虾从渤海沿海一路向南洄游至黄海南部深水区。下图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
A.流水侵蚀作用 | B.海浪侵蚀作用 | C.流水沉积作用 | D.海浪沉积作用 |
(3)从气候角度分析秋冬季节对虾从渤海沿海向黄海南部深水区洄游的原因。
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引起图中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
【小题2】图中海岸地带不能见到的地貌是

【小题1】引起图中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
A.海浪 | B.流水 | C.风 | D.冰川 |
A.三角洲 | B.海滩 | C.沙丘 | D.沙堤 |
读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历史变迁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杭州湾南北岸区域陆地变化
【小题2】苏轼云“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图中四地中最佳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地点是

【小题1】关于杭州湾南北岸区域陆地变化
A.北岸陆地向南扩展 |
B.两岸陆地面积变大 |
C.南岸陆地变化时间晚于北岸 |
D.两岸皆以外力侵蚀作用为主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珊瑚礁是由碳酸钙组成的珊瑚虫骨骼在漫长过程中形成的。岸礁沿海岸或岛屿周围延伸,像一道坚实的屏障,保护着海岸免受海浪的冲击。堡礁大致与海岸平行延伸,其间有潟湖与海岸隔海相望。环礁呈圓形、椭圓形或不规则环形。下图为珊瑚礁演化过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珊瑚礁形成先后顺序合理的是
A.甲乙丙丁 | B.甲丙丁乙 | C.丁甲乙丙 | D.丁丙乙甲 |
A.沉积作用 | B.地壳运动 | C.风化作用 | D.海水侵蚀 |
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分别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上图中D所示地貌名称为( )
A.沙丘 | B.冲积扇 |
C.三角洲 | D.沙滩 |
A.板块碰撞 | B.流水侵蚀 |
C.风力沉积 | D.冰川侵蚀 |
人们通常以经度0°,38°N为极点,将陆地相对集中的半球,称为“陆半球”,另一半为“水半球”。
【小题1】水半球”的极点应为:
【小题2】“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小题1】水半球”的极点应为:
A.180°,38°N | B.0°,38°S | C.南极点 | D.180°,38°S |
A.太平洋 | B.大西洋 | C.印度洋 | D.北冰洋 |
板块构造学说中,意见还不一致的问题是( )
A.板块构造是指地壳还是岩石圈 | B.板块构造运动的方向 |
C.板块运动能否引起火山、地震 | D.板块持久大幅度运动的动力 |
降水时含盐溶液从岩块上部孔隙中渗入,饱和后又从岩块下部渗出。在干燥岩面,渗出的含盐溶液水分易蒸发而形成盐类结晶物。盐类结晶时产生的张力,促使岩块表面最终形成凹槽。盛行风影响雨滴飘落路径,从而造成岩块表面干湿差异。
下图示意某砂岩岩块垂直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岩块表面湿度最大的部位最可能是
A.东北侧 | B.东南侧 | C.西北侧 | D.西南侧 |
A.风化作用 | B.风力侵蚀 | C.风力搬运 | D.流水侵蚀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分析沙地雨林植被的形成原因。
(3)弗雷泽岛景观奇异,但当地政府却不鼓励发展旅游业。试说明其理由。
弗雷泽岛位于澳大利亚东岸,长120多千米,最宽处约35千米,是一个孤立在海上的世界上最大的沙岛。该沙岛以水文景观出名,海岛上分布着大大小小100多个水质洁净的沙丘湖,同时该岛还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下图示意弗雷泽岛的地理位置及轮廓。
(2)分析沙地雨林植被的形成原因。
(3)弗雷泽岛景观奇异,但当地政府却不鼓励发展旅游业。试说明其理由。